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影响总需求的

2024-05-07 09:51

1.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影响总需求的

货币政策是由政府或者央行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量和流通率的相关政策。一般来说有三大主要工具:央行指导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央行指导利率就是每年央行提高或者降低的利率。当市场过热,央行为了防止过热,就会提高利率。
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要求各大商业银行在依据其自身的情况来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放在央行里的现金的比例。这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政策,会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存贷款数量。
公开市场操作就是央行发行债券,叫商业银行来买。当央行说买证券了,也就是意味着市场过热了,央行决定减少流通的货币;当央行说回购了,就是央行把以前卖给商业银行的债券买回来,从而释放流动性。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影响总需求的

2.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再贴现业务的主要优点是,它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并且既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又调节货币供给的结构。再贴现业务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业务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这就限制中央银行的主动性;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有限。繁荣时期提高再贴现率未必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因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更高;萧条时期降低再贴现率也未必能刺激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因为此时的盈利水平更低。而且再贴现率不能经常调整,否则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会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此外,再贴现业务的最大缺点在于它具有顺经济走势的倾向,繁荣时期的物价上涨使得再贴现票据的金额上升,货币供给增加;萧条时期的物价下跌,又使得再贴现金额下降,货币供给减少。货币政策因此可能在繁荣时期“火上加油”,而在萧条时期“雪上加霜”。

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如下优点:第一,中央银行能及时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卖任意规模的有价证券,从而精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使之达到合理的水平。虽然其发生作用的途径同再贴现率政策和准备金政策基本相同,但它的效果比这两种政策更为准确,并且不受银行体系反应程度的影响。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实施货币政策。依弗里德曼之意,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是“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第二,公开市场操作没有“告示效应”,不会引起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意向的误解,因而,也不会造成经济的不必要紊乱。这就可以使中央银行连续、灵活、不受时间数量方向限制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而不会因为经济主体的适应性调整,造成经济运行的紊乱,即使中央银行出现政策失误也可以及时进行修正。这是具有强烈“告示效应”的再贴现率政策和准备金政策所做不到的。第三,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不决定其它证券的收益率或利率,因而不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另外,公开市场操作可以普遍运用,广泛地影响社会经济活动。据此,弗里德曼坚持主张中央银行可以用公开市场操作,完全取代法定准备金制度和进行再贴现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1)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2)要有一个发达、完善和全国性的金融市场,证券种类齐全且达到一定规模;(3)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如没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就不能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最大的不足是缺乏这三个条件的国家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个政策手段;此外,它的收效缓慢,因为国债买卖对货币供给及利率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缓慢地传导到其它金融市场,影响经济运行。

与其它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如下优点:(1)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2)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都必须立即执行;(3)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作用过于巨大,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都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中央银行因此有将准备率固定化的倾向;二是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在商业银行有大量超额准备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会将超额准备的一部分充作法定准备,而不收缩信贷规模,这就难以实现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的目的。

3.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其作用原理是怎样的

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⑴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中上缴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增加。效果: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②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⑵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提高再贴现利率,使商业银行通过票据再贴向中央银行融资数量减少。这样均能使市场货币供应量下降。效果: ①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②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局限性: ①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②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⑶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回笼货币。
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其作用原理是怎样的

4.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其作用原理是怎样的

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作用机制主要包含作用时滞及其效果、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两个方面。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表现,都是在释放一个信号,要么增加货币的供给,要么减少其供给。增加货币供给,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会很高,或多或少都会吸收一部分货币供给的增量。反之,控制货币的供给量,资产价格也会降低。货币政策的目标如下:1、稳定物价,简单的来说就是使物价在可允许的范围内波动,避免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情况出现;2、充分就业,就业问题是普通老百姓最基本的问题,将失业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石;3、经济增长,促使国民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一个增长的状态,延缓或者避免衰退的发生;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贸易产生的顺差或者逆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相比之下,逆差的危害更大,维持平衡也是货币政策的一大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的各个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比如说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如何在各目标之间进行调节取舍才是一国央行的实力水平体现。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

5.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他们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
应答时间:2022-01-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他们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

6. 货币政策的三大政策工具在何经济形势下如何运用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的总体操作原则是逆经济周期,熨平经济周期。如果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即增长速度太快或者通货膨胀率很高,则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即提高存准金率、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回笼货币。如果流动性不足,经济发展乏力,则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降低存准金率、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投放货币。拓展资料: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货币政策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用以调节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以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主要措施有七个方面:第一,控制货币发行。第二,控制和调节对商业银行的贷款。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第五,调整再贴现率。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7.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分别是如何影响货币供应量的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
1.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升,促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当经济处于增长过慢、投资锐减不景气的状态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 
2.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反之,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
3. 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央行通过提高再贴现率,来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反之,则为宽松性货币政策。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分别是如何影响货币供应量的

8. 货币政策的三大政策工具在何经济形势下如何运用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的总体操作原则是逆经济周期,熨平经济周期。
如果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即增长速度太快或者通货膨胀率很高,则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即提高存准金率、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回笼货币。
如果流动性不足,经济发展乏力,则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降低存准金率、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投放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