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经济

2024-05-03 22:56

1. 英国的经济

  英伦概况:英国的经济发展概况
  来源:五洲留学网 字体:小 大 进入社区 推荐


  英国能源资源丰富,在欧盟国家中居首位,不仅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且煤炭储量也十分丰富。钢和铝也有一定的储量。沿海渔业资源比较丰富。

  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西方国家中居第六位,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私有企业是英国经济的主体,占据了生产总值的82%和总就业的79%。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185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占39%,在世界贸易中占21%,均居垄断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经济实力遭到严重打击,英国占有250年的海上霸权丧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经济力量遭到严重的削弱,殖民地市场进一步缩小;60年代后期推行的高税、福利和国有化政策使英国经济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然而,英国由于工业发展历史较长,有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所以仍属世界上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改变了其依赖英联邦各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统治,转而加强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关系;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开始治理“英国病”,其措施是:强调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减少国家干预,紧缩开支,降低税收,整顿福利,调整工业,取消外汇管制,推行私有化和货币主义政策,结果使英国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近年来,该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增大,已占71.1%,而工业比重却逐渐缩小,仅占27.1%;英是世界第3大对外投资国,主要债权之一,英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无形贸易进出口国之一。

  英国工业基础是钢铁制造、重工业、棉纺织、煤矿、造船。制造业当前仍是英国产业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主要有钢铁制品、宇航、化学工业、塑料制品工业、纺织、制鞋、制衣及电子仪表工业、机动车及运输设备、能源供应等;此外,医药、电子(包括计算机)、航空技术等领域有突出的发展;另外,目前外国在英投资企业也成为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英国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商品批发、零售、旅馆业十分发达,金融、保险等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服务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5%左右,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75%,与工业生产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

  英国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劳力的2.1%,生产的农产品可以满足全国食品需求量的70%,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英国是牲畜、食品、农业化学、农机的主要出口国;77%的国土用于耕作,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土豆、油料、甜菜等;主要蔬菜水果有蘑菇、胡萝卜、芹类、苹果、草莓,木莓和温室栽培的番茄、黄瓜、青椒等;英畜牧业发达,畜产品较多。羊毛、牛皮、乳品等畜牧产品质量高,畜牧产品加工业如毛纺、奶制品加工和皮革加工等也较为发达。渔业可满足本国需求的60%,主要鱼种有鳕、鲽、黑线鳕、比目鱼、由鲢和青鱼等;英国森林面积237.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0%。

英国的经济

2.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

  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创伤。主要是英国依赖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发展经济。美国的主要政策就是《马歇尔计划》。经济模式的特征: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重新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
  (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①确立: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结束后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②确立: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3)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变:①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②多极化: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英国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经济体制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工党主政期间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分别在1945年7月至1951年10月和1975年3 月至1979年5月,掀起两次国有化高潮,国有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1970年国有企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8.1%,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 11.1%,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国有企业地位显著上升。1981年,英国最大10家公司(企业) 按营业额排序,国有化公司占3家,按职工人数排序,国有企业占6家。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如下部门:英国邮政局、国家煤炭局、英国铁路局、英国航空和宇航公 司、英国机场管理局、英国港务局、英国货运公司、国家公共汽车公司、英格兰运输局、英国钢铁公司、英国国家石油公司、英国制造公司、电力委员会等。英国国 有化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代替私营公司在英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特别是撒切尔夫人主政时期进行的大规模私有化运动,对煤气、石油、电力供应、煤炭、宇航、汽车 和电信等部门的上百个大型国有企业实行了民营化。到1989年,国有企业的总资产比1979年减少了45%。1990年底国有企业在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已 由1979年的10%降至不足5%。目前英国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邮政、市政交通、核燃料工业和民用航空事业等领域。虽然国有经济比重降低,但英国还是公私 混合产权结构。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03 09:27 1945年7月,英国工党出人意料地在大选中获胜,工党在下议院获得398个席位,而保守党仅得209席。工党由此单独组阁,成立了由工党领袖克里门特•艾德礼为首相的战后英国首届政府。工党政府刚一成立,就决心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振兴战后的英国经济和改善社会状况。工党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推行福利国家制度。在实行国有化方面,英国政府除了原已收归国有的电话、电报、地铁、发电站以外,还将煤矿、铁路、电力、煤气、运河、船坞、医院、英格兰银行、航空及钢铁业收归国有。国有化的方式是由国家向原业主支付偿金。而国有化的目的一是利用国家的力量维护英国整个经济机制的正常运作,推动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二是帮助调整英国国内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尽可能地争取社会平等。与国有化相互关联的是工党政府实行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计划化。艾德礼政府从一开始就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的控制,主动地指导和调节经济发展。福利国家制度是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诸项改革举措中影响最大的一项。1946年8月,通过工党政府的努力,英国国会通过了国民保险法。该法在以往有关法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险项目,规定凡已就业而未达退休年龄的职工都须参加保险,以便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的情况下能够享受津贴和补助。1946年11月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法,在英国的居民从此享受免费医疗。同年还通过了住房法,该法规定地方当局负责集资修建房屋,解决战后房荒;同时对房租实行限制,以保护租户的利益。1948年5月。国民援助法出台,规定由于种种原因而无力缴纳社会保险金的贫困者,可得到政府的救济。上述所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的基金来源于投保职工交纳的保险费、企业主上缴的保险费和国家的预算拨款等三个方面。工党政府的福利政策使战后英国普通居民的生活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1948年,艾德礼宣布英国已经建成了福利国家。

  英国工党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对战后初期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复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英国较早地在1948年达到战前的经济水平。马歇尔计划又使英国从美国给欧洲的援款中得到1.2亿美元,工党政府用此款充实英格兰银行的外汇储备,稳定英国的金融市场,弥补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使英国的经济更快地走上复兴之路。到1950年,英国经济达到了4%的年增长率,为此,工党赢得了1950年的大选而继续执政。虽然一年后由于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不如人意而使保守党通过大选重新上台执政,但是工党政府的改革成果却没有被否定。

  1951年10月,保守党组成由丘吉尔为首相的新政府,从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保守党执政时期(在此期间丘吉尔、艾登、麦克米伦和霍姆相继出任首相)。保守党政府除了终止实行工党原先准备实施的钢铁工业和国内运输业的国有化计划,基本上接受了国有化的现实;同时继续推行福利政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些国家在国民保健方面的开支。丘吉尔政府还根据战后英国经济恢复的实际,结束了产生于战时的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严格控制,使英国的经济能更好地发展。50年代前期,英国的经济呈现繁荣,其国民生产总值位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虽然进入50年代下半期和60年代上半期,与联邦德国、法国以及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相比,英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是英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2%至3%。
  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造过程及其经验

  1.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的浪潮最早源自英国。英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以后英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路。为提高经济竞争力,英国战后历届政府先后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其基本措施是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其做法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形成所谓私有化浪潮。

  2.英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政府通过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86年):主要对包括石油公司、天然气海岸设施、宇航公司、电报电话公司、铁路、旅馆、全国卡车公司等在内的亏损不太严重、仍可获利、且大多属竞争行业的企业实行私有化。具体做法是:(1)企业公开上市;(2)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3)职工内部持股。总起来看,该阶段改造的规模相对较小。

  第二阶段(1987年-1991年):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包括:天然气公司、航空公司、机场、钢铁、供水、造船、电力、全国公共汽车公司等。与第一阶段不同,第二阶段主要以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其它则采用股份公开上市及职工持股的办法。从改造的规模看,该阶段比第一阶段扩大了近一倍。

  为保证整个改造进程的平稳性,英国政府采取了多种相关配套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特别股权安排及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所谓特别股权安排是指:政府保留一部分国有股权暂不出让。其目的在于防止某些行业或私人企业利用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采取恶意收购或兼并国有企业的不良做法,同时也在于制约企业的个别经理人员利用私有化改造转公为私,乘机扩大个人利益,使国有资产流失。所谓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重点在于合理确定职工持股购股方案,一般让本企业职工持有本企业总股份的10%左右。

  总体上看,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肯定及借鉴的经验主要有:(1)化大为小,区别对待。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对亏损的大企业本身进行划分,根据各部门具体的盈亏情况划分为若干个小公司,以区别对待。由于一个大型企业的亏损,不等于其各部门一概亏损,因此区别对待的优越性在于:政府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那些因亏损而急需改造的部门中去,从而降低了国企改造的成本,并增加了企业扭亏为盈的机会。(2)逐步推行,相对平稳。整个改造过程分阶段实施、按步骤进行;重视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备;实际推行中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体出售、内部收购、股票上市、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同时注重各种改革措施之间的相互衔接配套。

  由于政策可行、措施有效,通过10多年的私有化改造,英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其中英国最大的40家被改造的国有企业全部取消了亏损,企业盈利增幅较大。同时政府也甩掉了一些财政包袱,使财政收支状况有明显好转,政府通过出售国有企业,直接获得的总收入超过600亿英镑。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也有较大增长,加上股票收益,使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也相应地得以改善。此外,股份制改造也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及广大人民的支持,表现在社会公众持股人数大增,由300万人上升到1000万人。

  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企业大量裁员,使失业问题空前严重。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带来工人抗议等众多社会问题。(2)如何有效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尤其是对具有自然垄断性企业实行私有化后,如何防止因私人垄断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3. 伦敦外汇市场怎样促进英国经济发展

1.汇率变动后,立即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发生影响。首先是进口的消费品和原材料价格变动,进而以进口原料加工的商品或与进口商品相类似的国内商品价格也发生变动。
汇率变动后,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也发生变动。如本币汇率下降,则外币购买力提高,国外进口商就会增加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在出口商品供应数量不能相应增长的情况下,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必然上涨。在初级产品的出口贸易中,汇率变化对价格的影响特别明显。
在资本主义周期的高涨阶段,因国内外总需求的增加,进口增多,对外汇需求增加,外币价格高涨,导致出口商品、进口商品在国内价格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了整个物价水平的高涨。
(2)一定情况下影响出口商品的生产部门
外币升值时,将使进口商品变得更贵,从而使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上升,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对以国内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较为有利。
外币贬值时,将使进口商品变得便宜,从而使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下降,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也增强,而同时以国内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则得不到由于汇率变动而带来的好处。
非贸易项目由于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而发生的资本流向的变化等,也将对出口商品生产部门的资金供求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影响。
2.汇率变动对一国对外经济的影响
(1)对一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从长期看,当本币汇率下降时,本国资本为防止货币贬值的损失,常常逃往国外,特别是存在本国银行的国际短期资本或其它投资,也会调往他国,以防损失。如本币汇率上涨,则对资本移动的影响适与上述情况相反。也存在特殊情况,近几年,在短期内也曾发生美元汇率下降时,外国资本反而急剧涌入美国进行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利用美元贬值的机会,取得较大的投资收益,这对缓解美元汇率的急剧下降有一定的好处,但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2)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本币价值下降,具有扩大本国出口,抑制本国进口的作用,从而有可能扭转贸易收支逆差。
(3)对旅游部门的影响
其它条件不变,以本币表现的外币价格上涨,而国内物价水平未变,对国外旅游者来说,本国商品和服务项目显得便宜,可促进本国旅游及有关贸易收入的增加。
3.汇率变动对黄金外汇储备的影响
(1)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储备货币升值,则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提高,反之则降低。
(2)本国货币汇率变动,通过资本转移和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减,直接影响本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或减少。
(3)汇率变动影响某些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作用。
3.外汇市场是汇率调节的保障。汇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一定要通过外汇市场来进行。因此,一个高效的外汇市场对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伦敦外汇市场怎样促进英国经济发展

4. 英国的经济体系

英国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实体、经济强国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政府大量减少了国有资产,并减缓了社会福利计划的发展。英国的农业以乳畜业为主,较为集中,高度机械化,并且效益十分高:1%的劳动人口能够满足大约60%的食品需要。英国拥有大量的煤、天然气和石油储备;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在工业国家是算非常高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伦敦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尽管英国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工业的重要性不断下降。英国的教育、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亦处于世界领导地位,国际知名学府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都位于英国,是美国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枢纽。英国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慕名前来升学,不仅为国家带来丰厚的外汇,也为这个属知识型经济体系的国家吸纳不少人才。英国的旅游业也相当重要:每年有超过2700万游客,排名世界第六,低于中国(3300万)而高于澳大利亚(1910万)。以汇率计算,英国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系;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英国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系。她的经济在欧洲仅次于德国。英国是全球化国家之一,根据最新调查,英国在全球化指标上排名第四。英国首都伦敦是全球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和纽约、东京齐名。英国经济被广泛形容为盎格鲁——撒克逊经济。她的组成部份依次由大至小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自1973年起,英国是欧盟会员国。1980年代, 在戴卓尔夫人政府的管治下,大多数在1940年代被国有化的、在工业和服务业上的国有企业都被重新私有化。英国政府现在只拥有少数工商产业,英国皇家邮政是其中一例。近几年来,英国经济正经历150多年来最长的持续增长时期,自1992年以来每个季度都有增长。在通货膨胀、利率、和失业率方面都保持了较低的水平,也使英国成为欧盟中最强的经济体之一。因此,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英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在欧盟国家中位列第七,次于卢森堡、爱尔兰、荷兰、丹麦、奥地利和芬兰。但是,与其他英语国家一样,其收入不平衡水平高于许多欧洲国家。尽管石油收入不菲,英国仍具有世界第三大经常账户赤字。尽管英国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近20年来显著增长,并超过了德国的生产率,但仍落后法国工人每周35小时工作时间的水平约20%。[1] 英国的“平均每小时劳动生产率”目前位于“旧”欧洲(15国)的平均水平。[2]英国目前在人类发展指数中位列第16。

5. 英国的经济特点

经济的五大特点:
1、坚持以货币主义为主的紧缩政策,制定并推行中期财政战略
2、放松政府管制,强调市场机制,鼓励自由竞争,以调动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
3、通过实行减税等措施,刺激投资和消费。积极引进外资。
4、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5、改革福利制度。削减福利津贴,撤销部分福利机构,使政府节约了大量的福利开支。

扩展资料:
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是世界第四大贸易国,其中英国的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发展较快。而旅游业也在英国的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英国经济虽然基本上走出了金融危机的沼泽,但其经济复苏的脚步却显得十分沉重,而且其后续的经济动力显然不足。
而金融业是英国贸易平衡的主力,该行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且从事该行业的人员100多万,产值达到创纪录的132亿英镑。
英国主要是以出口汽车、航空设备、化工产品和石油为主,此外,英国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
其中,伦敦是世界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伦敦主要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外汇交易、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此外,伦敦还有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和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近年来,英国经济处于温和上涨态势。
英国整体经济增长步伐逐步好转,表现得更为强劲和均衡。其中,英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是服务业。目前该行业发展迅速,而且很多投资者也非常看好英国经济前景,外商向英国投资的领域有很多,如汽车、通讯、信息、电子、医疗设备、金融服务、食品、饮料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国经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国经济因脱欧不确定因素增多持续承压
参考资料:凤凰财经-英国经济将经历漫长寒

英国的经济特点

6. 英国的主要产业??

乳畜业。
十八世纪时英国本地产小麦开始不敌北美廉价小麦,放弃大量种植小麦,大量从美洲进口粮产,逐渐转以乳畜业为主,较为集中,高度机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劳动人口能够满足大约60%的食品需要。
英农牧渔业主要包括畜牧、粮食、园艺、渔业,可满足国内食品需求总量的近2/3。而农业在英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到1%,从业人数约45万,不到总就业人数的2%,低于欧盟国家5%的平均水平,低于其它主要工业国家。
农用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7%,其中多数为草场和牧场,仅1/4用于耕种。农业人口人均拥有70公顷土地,是欧盟平均水平的4倍。英是欧盟国家中最大捕鱼国之一,捕鱼量占欧盟的20%,满足国内2/3的需求量。

扩展资料
英国每年4月1日开始新的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包括公共支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支)、支付债务利息和财务调整。财政预算收入含直接税、间接税和国民保险税收入三项。
伦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拥有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
同时也是世界最大外汇交易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场、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重要船贷市场和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并拥有数量最多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或办事处。伦敦金融城从业者近40万人,共有550多家跨国银行、170多家国际证券公司在伦敦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国

7. 英国经济也传来了"噩耗",英镑还能持续飙升吗:外汇

逢低吸纳,高抛低吸,今日实时汇率:1英镑=8.7843人民币元,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英国经济也传来了"噩耗",英镑还能持续飙升吗:外汇

8. 英国经济怎么样呢

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西方国家中居第六位,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私有企业是英国经济的主体,占据了生产总值的82%和总就业的79%。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185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占39%,在世界贸易中占21%,均居垄断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经济实力遭到严重打击,英国占有250年的海上霸权丧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经济力量遭到严重的削弱,殖民地市场进一步缩小;60年代后期推行的高税、福利和国有化政策使英国经济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然而,英国由于工业发展历史较长,有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所以仍属世界上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改变了其依赖英联邦各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统治,转而加强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关系;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开始治理“英国病”,其措施是:强调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减少国家干预,紧缩开支,降低税收,整顿福利,调整工业,取消外汇管制,推行私有化和货币主义政策,结果使英国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近年来,该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增大,已占71.1%,而工业比重却逐渐缩小,仅占27.1%;英是世界第3大对外投资国,主要债权之一,英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无形贸易进出口国之一。

    英国工业基础是钢铁制造、重工业、棉纺织、煤矿、造船。制造业当前仍是英国产业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主要有钢铁制品、宇航、化学工业、塑料制品工业、纺织、制鞋、制衣及电子仪表工业、机动车及运输设备、能源供应等;此外,医药、电子(包括计算机)、航空技术等领域有突出的发展;另外,目前外国在英投资企业也成为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英国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商品批发、零售、旅馆业十分发达,金融、保险等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服务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5%左右,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75%,与工业生产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

    英国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劳力的2.1%,生产的农产品可以满足全国食品需求量的70%,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英国是牲畜、食品、农业化学、农机的主要出口国;77%的国土用于耕作,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土豆、油料、甜菜等;主要蔬菜水果有蘑菇、胡萝卜、芹类、苹果、草莓,木莓和温室栽培的番茄、黄瓜、青椒等;英畜牧业发达,畜产品较多。羊毛、牛皮、乳品等畜牧产品质量高,畜牧产品加工业如毛纺、奶制品加工和皮革加工等也较为发达。渔业可满足本国需求的60%,主要鱼种有鳕、鲽、黑线鳕、比目鱼、由鲢和青鱼等;英国森林面积237.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