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蒙娜丽莎

2024-05-09 19:30

1. 什么是蒙娜丽莎

几百年来,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们,他们苦苦查证,想了解这位大画家笔下带着神秘微笑的年轻女子究竟是谁。如今,意大利一位教师的新书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启示。据法新社9月13日报道,佛罗伦萨市教师吉乌塞普·帕兰蒂花了25年的时间研究达·芬奇的一生,他把自己的成果全都写进了他的新书《蒙娜丽莎真有其人》,如今,这本书已经出版发行
  ,并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父亲朋友的妻子

  帕兰蒂表示,25年来,自己在教书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他对佛罗伦萨市档案馆里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多年查阅,最后揭开了蒙娜丽莎之谜,他把自己的观点与论据都写进了自己的新书。

  据帕兰蒂考证,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父亲朋友的妻子,她的名字叫丽莎·格拉迪尼,出嫁前居住在基安蒂市。1495年,格拉迪尼与佛罗伦萨丝绸商人弗兰西斯科·吉奥康杜结婚,而吉奥康杜则是达·芬奇父亲皮耶罗的好友兼邻居,皮耶罗还曾在业务上给吉奥康杜兄弟提供过很多帮助。格拉迪尼是吉奥康杜的第二任妻子,她出嫁时只有16岁。

  帕兰蒂在书中指出,吉奥康杜非常爱自己的妻子,他甚至在家中修了个小教堂,让妻子在那里祈祷。他临终前还立下遗嘱,将全部财产都留给了格拉迪尼,并把她称为“心爱的、忠实的妻子”。此外,帕兰蒂还透露,当时佛罗伦萨城中一位酒商也认识格拉迪尼,这位酒商曾在日记里写道:“丽莎·格拉迪尼的生命属于佛罗伦萨和基安蒂……我也是基安蒂人,我想记下她的故事。”

  父亲给达·芬奇一笔钱作为画像费

  格拉迪尼24岁那年,达·芬奇的父亲请儿子为她画像,当时达·芬奇正被一场财务纠纷所困扰,为了帮儿子一个忙,达·芬奇的父亲自己拿出一笔钱,然后告诉儿子这是格拉迪尼和她丈夫出的画像费,于是,达·芬奇欣然完成了这幅人物肖像。

  帕兰蒂强调自己并没有进行任何虚构,只是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书而已。他说:“我不是写小说,我要用事实说话,我的书里只有真实的历史资料。”此外,他还指出,早在1550年,“寻找蒙娜丽莎原型”的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就有研究人员认为,达·芬奇画的正是格拉迪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说法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蒙娜丽莎究竟是谁

  目前,学术界和民间都流传着不少有关蒙娜丽莎身份问题的说法,有人说画中人是当时佛罗伦萨城内的一个名妓;也有人说画中人是达·芬奇的母亲;热销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称,《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本人的女版自画像,因为达·芬奇很可能是个极其自恋的同性恋者,而且从“蒙娜丽莎”的脸上可以看到达·芬奇本人的影子;更有不少人认定,《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即兴发挥,根本没有什么原型。

什么是蒙娜丽莎

2. 蒙娜丽莎,到底表达的深意是什么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3. 蒙娜丽莎什么也不是

杜尚在1919年时买了一幅蒙娜丽莎印刷品,然后在蒙娜丽莎脸上画了一个胡子。命名为《LHOOQ》这幅画被当时评委认为,超出了人们能忍耐限度的一幅作品。
  
 LHOOQ是法语里一个快读的谐音,直接翻译是她的屁股很火辣。隐喻这个女性的欲望很强烈,是一个坐立难安的女性。
  
 当时人们觉得这是对经典名画的玷污。
  
 据说在1939年,杜尚“画”了一幅蒙娜丽莎的作品,不过这一次,连蒙娜丽莎的脸都没有了,只剩下胡子。这一次他把这幅作品起名为《LHOO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
  
 1965年,杜尚又买了一幅蒙娜丽莎的画,这次什么都没画,包括胡须。杜尚将其起名为《LHOO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剃掉了》
  
 由此构成了杜尚的蒙娜丽莎三部曲。
  
 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首先是为什么要给蒙娜丽莎加上胡子?
  
 杜尚的“画作”有一个特点就是公然藐视大师的作品,甚至不把大师的经典名画放在眼里。
  
 细细琢磨,杜尚的做法有一定的深意。
  
 杜尚加上的胡子和胡须,不画在蒙娜丽莎的脸上,也会画在所谓的贵妇人的嘴上。当时的很多贵妇人完全看不懂这幅画,但是在嘴上谈论着这幅画。
  
 从某种程度上讲,杜尚的蒙娜丽莎三部曲有反美学的意味。
  
 什么是“美”?很多人都看不懂,贵妇们都拿经典名画作为一个“终点”。所谓的“美”,不过是特定的人,特定的阶级,标榜自己身份的一个工具。
  
 只不过在标榜的过程中,越来越精致,使其看上去好像很美一样。
  
 人们的审美趣味,往往都是被培养起来的。而培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标准化,不断建立标准,不断将标准细分的过程。
  
 事实上,所谓“天然的美”根本不存在。
  
 因此,杜尚的蒙娜丽莎三部曲的反讽,不仅是反美学,更重要的是反标准。

蒙娜丽莎什么也不是

4.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什么意思?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哈佛大学神经科专家利文斯通博士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是与人体视觉系统有关,而不是因为画中人表情神秘莫测。利文斯通博士是视觉神经活动方面的权威,主要研究眼睛与大脑对不同对比和光暗的反应。利文斯通说:“笑容忽隐忽现,是由于观看者改变了眼睛位置。”她表示,人类的眼睛内有两个不同部分接收影像。中央部分(即视网膜上的浅窝)负责分辨颜色、细致印记。环绕浅窝的外围部分则留意黑白、动作和阴影。据利文斯通说,当人们看着一张脸时,眼睛多数集中注视对方的双眼。假如人们的中央视觉放在蒙娜丽莎的双眼,较不准确的外围视觉便会落在她的嘴巴上。由于外围视觉并不注重细微之处,无形中突出了颧骨部位的阴影。如此一来,笑容的弧度便显得更加大了。不过,当眼睛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中央视觉便不会看到阴影。利文斯通说:“如果看着她的嘴巴,便永远无法捕捉她的笑容。”蒙娜丽莎的笑容若隐若现,源于人们的目光不断转移。利文斯通指出,若要临摹《蒙娜丽莎》,描绘口部时便要望着别处。 

1993年,加拿大美术史家苏珊·吉鲁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她说蒙娜丽莎那倾倒无数观赏者的口唇,是一个男子裸露的脊背。这一论断既新鲜又荒诞,然而论证是有力的。集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及科学家等多种才艺于一身的达·芬奇,可谓是个“怪杰”。他喜欢穿粉红色外套,在胡须上毫无顾忌地涂上五颜六色,还常称自己解剖过不下30具死尸。他还是个左撇子,习惯从右到左倒着书写,别人要借助镜子才能读出他写的东西。因此借助镜子亦不失为欣赏者读画的一种方法。旋转90度后从镜中看蒙娜丽莎抿着的笑唇,恰好是一个背部线条分明的结实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再说,表现人体美和呼唤人性的觉醒,既是大师的人生哲学,又是他的艺术观。 

确实,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欣赏这幅画,人们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 

几百年来,“微笑”的新解层出不穷。诸如微笑不露皓齿是因原型虽典雅美丽却口齿不齐;原型因爱女夭折,忧郁寡欢,难掩凄楚之态;更有甚者,把蒙娜丽莎从贵妇宝座上推落下来,把原型贬为妓女,故而微笑中带着讥嘲和揶揄。 

美国马里兰州的约瑟夫·鲍考夫斯基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就没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说明她想掩饰自己没长门牙。” 

法国里昂的脑外科专家让·雅克·孔代特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刚得过一场中风,请看,她半个脸的肌肉是松弛的,脸歪着所以才显得微笑。 

英国医生肯尼思·基友博士相信蒙娜丽莎怀孕了。他的根据是:她的脸上流露出满意的表情,皮肤鲜嫩,双手交叉着放在腹部。性学专家推测:蒙娜丽莎刚刚经历了性高潮,所以才表现出令世人倾倒的微笑。 

还有一种近乎无稽之谈的说法:她的表情就像吃了苯氨基亚胺似的,显得很陶醉,这是吃完巧克力后人体内产生的一种欢愉激素。这种说法很少有人相信,因为当时还没有巧克力呢。

5. 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含义是什么?

蒙娜丽莎的微笑喻指迷人的微笑或神秘莫测的微笑。

《蒙娜丽莎》(Mona Lisa)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草稿背景
在《蒙娜丽莎》创作之前,就有一幅,《艾尔沃斯·蒙娜丽莎》油画:《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出自达·芬奇,其创作时间远远早于《蒙娜丽莎》油画作品。
《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绘画,人物的面色清新红润,不沾岁月痕迹,有着与蒙娜丽莎非常相似的长相、服饰、手势和神秘笑容,只是更为年轻。有专家还曾利用碳定年法对《艾尔沃斯·蒙娜丽莎》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幅画创作于15世纪。

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含义是什么?

6. 蒙娜丽莎的全名是什么?

蒙娜丽莎的全名就是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每年到卢浮宫鉴赏《蒙娜丽莎》作品的人数,大约有600万左右。1952年,德国发行首枚《蒙娜丽莎》邮票。

扩展资料
2010年,法国科学家试图透过非侵入性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来破解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之谜。他们发现,在创作这幅作品时,达·芬奇采用的是他独创的“晕涂法”技巧,也叫“层次渲染”。这是一种通过细致地把一个色调调和到另一个色调,使油画中生硬的轮廓变得模糊或柔和的绘画技巧。
运用这一技法的画作给人一种朦朦胧胧似真似幻的感觉,使视觉上产生的微妙错觉效果达到极致,给观赏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娜丽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

7. 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含义是什么?

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含义是:微笑中共包含4种情绪83%开心、9%厌恶、6%害怕、2%生气。微笑中包含4种情绪,借助计算机“情绪识别软件”,科学家发现,“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共包含4种绪:83%开心、9%厌恶、6%害怕、2%生气。该软件首先根据数据库中年轻女子脸部制出一个“一般表情”模本,再通过与此模本比较嘴唇和眼部周围皱纹的弧度等脸部关键特征,识别人类情绪。

蒙娜丽莎的微笑特点: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
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含义是什么?

8. 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什么意思?

达·芬奇自画像说 

贝尔实验室的莉莲·施瓦茨有一天忽发奇想,在电脑上将《蒙娜丽莎》与达·芬奇的自画像相重叠,发现二者的眼睛、发际线与鼻子等轮廓竟然能够完全重合。施瓦茨最终得出结论,《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的自画像。至于达·芬奇为什么要把自己画进一个永恒的女性形象,一种解释是因为他要用这种方式隐晦地挑战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男性霸权话语。蒙娜丽莎是一个雌雄合体,这是达·芬奇心目中人性最理想的结合方式,男人和女人平等地融合在一起。从字源上来看,古埃及的生殖男神叫Amon,生殖女神叫Lisa,稍微玩一点变体的游戏,合在一起的话,就变成了 Mona Lisa。 

佐贡多夫人说 

在关于蒙娜丽莎原型的讨论中,拥趸最多的一种说法认为其原型是佛罗伦萨富商佐贡多的妻子。 

按照这种说法,达·芬奇应弗朗西斯科·德·佐贡多的请求,用4年的时间为这位名叫丽莎·迪·格拉尔弟尼的贵妇绘制了这幅画像。格拉尔弟尼生于1479年,在达·芬奇绘制这幅画时,她刚刚24岁,传言中她还是一位名叫莫迪西的绅士的情妇。 

斯福尔扎说 

据《泰晤士报》报道,德国艺术史学家泽斯特在研究多年之后宣称,《蒙娜丽莎》的原型其实就是意大利的传奇女子斯福尔扎。 

斯福尔扎在成为克雷迪的模特时刚刚25岁,她是米兰公爵的私生女,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极富传奇色彩,有“悍妇”之称。1462年,15岁的她嫁给了教皇西克思图斯四世的侄儿,聘礼是弗利和伊莫拉两座城市。她的第一任丈夫、情人与第二任丈夫先后被杀。1500年,斯福尔扎的家族在与博尔吉亚家族的争斗中失败,在城破后被囚禁一年。被释放8年后,斯福尔扎去世,享年46岁。 

妓女说 

那不勒斯的卡罗·维斯教授认为,画中的蒙娜丽莎不是良家女子,而是那不勒斯的一名高级妓女,达·芬奇捕捉到了一名职业诱惑者的微笑。或许这种说法有其可信之处,因为达·芬奇在佛罗伦萨期间的确是各种风月场合的常客。 

《蒙娜丽莎》微笑之谜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哈佛大学神经科专家利文斯通博士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是与人体视觉系统有关,而不是因为画中人表情神秘莫测。利文斯通博士是视觉神经活动方面的权威,主要研究眼睛与大脑对不同对比和光暗的反应。利文斯通说:“笑容忽隐忽现,是由于观看者改变了眼睛位置。”她表示,人类的眼睛内有两个不同部分接收影像。中央部分(即视网膜上的浅窝)负责分辨颜色、细致印记。环绕浅窝的外围部分则留意黑白、动作和阴影。据利文斯通说,当人们看着一张脸时,眼睛多数集中注视对方的双眼。假如人们的中央视觉放在蒙娜丽莎的双眼,较不准确的外围视觉便会落在她的嘴巴上。由于外围视觉并不注重细微之处,无形中突出了颧骨部位的阴影。如此一来,笑容的弧度便显得更加大了。不过,当眼睛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中央视觉便不会看到阴影。利文斯通说:“如果看着她的嘴巴,便永远无法捕捉她的笑容。”蒙娜丽莎的笑容若隐若现,源于人们的目光不断转移。利文斯通指出,若要临摹《蒙娜丽莎》,描绘口部时便要望着别处。 

1993年,加拿大美术史家苏珊·吉鲁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她说蒙娜丽莎那倾倒无数观赏者的口唇,是一个男子裸露的脊背。这一论断既新鲜又荒诞,然而论证是有力的。集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及科学家等多种才艺于一身的达·芬奇,可谓是个“怪杰”。他喜欢穿粉红色外套,在胡须上毫无顾忌地涂上五颜六色,还常称自己解剖过不下30具死尸。他还是个左撇子,习惯从右到左倒着书写,别人要借助镜子才能读出他写的东西。因此借助镜子亦不失为欣赏者读画的一种方法。旋转90度后从镜中看蒙娜丽莎抿着的笑唇,恰好是一个背部线条分明的结实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再说,表现人体美和呼唤人性的觉醒,既是大师的人生哲学,又是他的艺术观。 

确实,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欣赏这幅画,人们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 

几百年来,“微笑”的新解层出不穷。诸如微笑不露皓齿是因原型虽典雅美丽却口齿不齐;原型因爱女夭折,忧郁寡欢,难掩凄楚之态;更有甚者,把蒙娜丽莎从贵妇宝座上推落下来,把原型贬为妓女,故而微笑中带着讥嘲和揶揄。 

美国马里兰州的约瑟夫·鲍考夫斯基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就没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说明她想掩饰自己没长门牙。” 

法国里昂的脑外科专家让·雅克·孔代特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刚得过一场中风,请看,她半个脸的肌肉是松弛的,脸歪着所以才显得微笑。 

英国医生肯尼思·基友博士相信蒙娜丽莎怀孕了。他的根据是:她的脸上流露出满意的表情,皮肤鲜嫩,双手交叉着放在腹部。性学专家推测:蒙娜丽莎刚刚经历了性高潮,所以才表现出令世人倾倒的微笑。 

还有一种近乎无稽之谈的说法:她的表情就像吃了苯氨基亚胺似的,显得很陶醉,这是吃完巧克力后人体内产生的一种欢愉激素。这种说法很少有人相信,因为当时还没有巧克力呢。 

《蒙娜丽莎》真伪之谜 

按照以往的说法,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收藏于巴黎的卢浮宫。但在收藏界却有一种说法称,挂在卢浮宫的不是《蒙娜丽莎》,真正的《蒙娜丽莎》是在伦敦一所公寓的墙上。 

这间寓所和这幅作品的保管者普利策博士说,《蒙娜丽莎》完成后,作品就留在了丽莎·德·佐贡多家。后来,又有一个贵族请达·芬奇为他的情妇画一幅肖像,这个被称为“拉乔康达”(意为“微笑的人儿”)的女子,和蒙娜丽莎长得很像。于是,一时懒惰的达·芬奇把《蒙娜丽莎》的脸部换成拉乔康达。画作完成后,那个贵族抛弃了拉乔康达,因而没有买下这幅画。后来达·芬奇应弗朗西斯一世的邀请去法国,带去了这幅画。普利策说,使卢浮宫增添光辉的是拉乔康达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后来流落到英格兰,本世纪初被一家博物馆馆长、艺术鉴赏家威廉·布莱克买下,后来又为瑞士一财团收购,普利策便是其中的成员。 

本世纪初,曾经有许多人大规模地复制、伪造艺术名作,有理由怀疑伦敦的那幅是赝品。但是,普利策博士对他的这幅画的真实性深信不疑。他用显微摄影技术证实,伦敦这幅画上的指纹同达·芬奇其他作品上的指纹相同;根据记载,蒙娜丽莎比拉乔康多年轻19岁,被画时披着一条表示悼念的面纱,在两幅画中,只有伦敦那幅显示一个更显年轻的女人披着漂亮的面纱;另一个证据是,拉斐尔当年在达·芬奇作这幅画时曾经作过速写,速写中的蒙娜丽莎背后有两根圆柱,这两根圆柱出现在伦敦的肖像画里,而卢浮宫那幅的背景是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水。 

几百年以来,不少收藏家各自声称他们藏有真正的《蒙娜丽莎》,数量竟达60幅之多。更有趣的是,美国缅因州伯特兰美术馆在1984年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经测定,此画确实是当年达·芬奇的手笔,画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余都酷似蒙娜丽莎本人。专家由此推测,这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可能是作者同时画的一幅底稿。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目前卢浮宫内收藏的《蒙娜丽莎》是一幅赝品,其依据在于1911年发生的那起盗窃案。在那起盗窃案中,《蒙娜丽莎》失窃。两年后,它出现在意大利,但是画面上蒙娜丽莎身后两旁的廊柱已经被切掉了。几年后,《蒙娜丽莎》被归还卢浮宫。但许多专家都认为,这次失而复得只是一场烟幕,真正的《蒙娜丽莎》已经被一位富有的收藏家重金收购,挂在卢浮宫内的只是一件赝品而已。 

《蒙娜丽莎》背景之谜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证据是,达·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约 100公里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达·芬奇很有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当佩德雷蒂的这一观点在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后,许多美术史专家都对他的研究结果表示肯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