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谨慎性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用先进先出法,那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应该用先进先出法吗?

2024-05-08 14:43

1. 体现谨慎性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用先进先出法,那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应该用先进先出法吗?

  第一,采用先进先出法并不是因为考虑谨慎性而采用的,这就是存货计价的一种方式,企业采用一种会计估计方法就应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致,不能说今天物价下跌了,我就采用先进先出,明天上升了就采用别的方法,那是滥用估计变更。所以谨慎性只是采用先进先出法可能会带来的一点好处,而不是采用先进先出法的依据。

  第二,先进先出法并没有被取消,被取消的是后进先出法。

  第三,存货计价中始终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就是跌价准备。

体现谨慎性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用先进先出法,那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应该用先进先出法吗?

2. 下列会计方法中,属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特有的是( )。

下列会计方法中,属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特有的是( )。 
  A.计算实物资产的持产损益 
  B.编制通货膨胀会计利润表 
  C.计算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 
  D.编制通货膨胀会计资产负债表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A,属于现时成本会计需要计算的内容;选项BD,现时成本会计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都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3. 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体现谨慎性原则的计价方法·的是?

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体现谨慎性原则的计价方法是A,即先进先出法。
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先进先出法适用于市场价格普遍处于下降趋势的商品。因为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余额按最后的进价计算,使期末存货的价格接近于当时的价格,真实的反映了企业期末资产状况;期末存货的帐面价格反映的是最后购进的较低的价格,对于市场价格处于下降趋势的产品,符合谨慎原则的要求,能抵御物价下降的影响,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消除了潜亏隐患,从而避免了由于存货资金不实而虚增企业帐面资产。 
PS:用排除法也可以法定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一是加权平均法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加权平均法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二是移动平均法是根据时间序列资料、逐项推移,依次计算包含一定项数的序时平均值,以反映长期趋势的方法。移动平均法要由大量的过去数据的记录,而长期趋势包含了预测不到的风险因素。三是后进先出法已经被新会计准则取消,原因在于后进先出法将更早期形成的成本留在企业存货中,将最近形成的价格分配给销售成本,这样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长期累积会低估企业存货的公允价值,降低各期的当期利润。同时,这种方法也使得企业应交所得税减少。简单说,也就是后进先出法不能正确核算企业利润。

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体现谨慎性原则的计价方法·的是?

4. 下列事项中,符合谨慎性要求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的有() A存货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采用个别计价法 B存

何谓谨慎性,首先要了解这个概念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受益、低估负债或费用。看好后面这两句,重点来的。

而这道题中,AB答案都会导致资产的高估。具体的原因,自己详细的看一下存货计量的方法和坏账计提的方法吧~

5. 哪些是在物价变动下,对传统会计模式的修正

1企业财务状况反映不实。 2利润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 3企业的资本得不到保持,影响企业的再生产能力。  传统的会计模式是建立在币值稳定的基本假设和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上的。在币值稳定(表现为物价稳定)的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可客观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的各项业务,揭示财务经营成果,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但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币值不变的基本假设发生的变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也就显现出其诸多的不足: (一)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传统会计的模式下,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是按发生的不同时期的历史成本记录的,虽然看上去用的是同一计量单位,但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各个时期的单位货币所代表的货币购买力是不同的。如果简单、机械地将一些不同时期的货币汇总在一起,这样形成的会计信息就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就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财务状况,进而失去了其本来的价值。 (二)生产耗费补偿不足,企业的再生产能力下降。传统会计模式理论基础是“名义货币资本保全”观念,它是以币值不变假设和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为前提,进行收与费用成本配比的。而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若仍按此原则而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产品成本仍按取得或购建时的历史成本进行核算,用以补偿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及机器设备等的损耗,从倾向金额看似乎保证了财务资本的保全,但由于物价已经上涨,这些所提的成本费用实际上已无法重置于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数量相同的实物。正是由于无法保证企业在原有的生产规模上的经营,即无法保证“实物资本的保全”,企业就只能在实际生产规模越来越小的情况下维持经营,使再生产生能力不断下降。 (三)高估收益,虚增利润,造成收入的超前分配。传统会计模式中收益的确认是在“名义货币资本保全”的概念下确认的,即收入大于用名义货币计量的已售资产的历史成本的差额即确认为利润。此原则在产品的销售收入随物价上涨而增加时,与之匹配的产品的成本若仍按取得时的较低的历史成本核算,则必然产生利润的高估,这高估的部分本是应该用来重置消耗的资产、补偿企业再生产能力的,而算成利润后,则为国家财政征所得税、股东分利及职工工资、福利等分配了,这就造成了企业资产的流失。其中国家按高估的利润对企业征收所得税,实质上变成了对企业部分生产过程征收所得税。 (四)失实的会计信息容易导致错误的企业决策。财务报表使用者——企业管理者需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为依据,进行诸如投资、订货、定价等一系列决策,而以此为依据的财务报表信息一旦失真,将会造成决策者决策的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由此可见,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传统的会计模式已难以正确描述企业的真实业绩,因此,寻求对付通货膨胀的会计对策,使会计信息准确表达企业状况已势在必行。

哪些是在物价变动下,对传统会计模式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