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建立了齐国霸业的管仲改革,既是成功也是失败?

2024-05-19 02:30

1. 为何说建立了齐国霸业的管仲改革,既是成功也是失败?

无论是买鹿制楚还是衡山之谋,齐国在管仲的设计之下一步步登上了霸主之位。管仲凭借着财富的力量,将诸侯玩弄于股掌之间。当然,若是仅仅靠着把控敌国人心,并不能完全使齐想要导演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货币战争,自身,先要有足够的货币才行。
一切经济战争的基础,就是自身首先要有钱
山川湖海矿脉盐铁能够源源不断地为齐国提供财富,然而仅仅是如此粗劣的开拓,并不能完全满足齐人用金钱的力量,拍得敌人脑袋发懵这样的战术。然而若是过于将民间财富征收起来,则必然会导致民怨沸腾。
没有付出没有回报这样的道理任何人都明白,但是所有人都并不是很乐于付出。对敌国如此,对本国百姓亦如此。所以管仲对于政府财富分配和运用政权获得赋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取暗与明。
明晃晃的刀枪可以夺走财富,很有效,但不会永远有效
给予的,令所有人都看得到,索取的,尽量隐藏在暗处。安抚住民心之后,管仲立刻颁布了全新的政策,令同业聚居。
说起来齐国的官大人们对百姓还算真是不错,这条法令能够让所有同行业者聚居在一起,减少影响,互相促进。稳固的下层基础,奠定了齐人平和而固化的生活模式。没有一个木匠会和铁匠作为邻居,也没有一个厨师和农夫会有多密集的交往。
每个人安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每个人都要明白自己的定位,然后不要去想这个定位和规则是不是合理,就足够了
不会再有一个铁匠去想到底为什么自然赋予的矿产为什么要被政权控制者在开采、运输、加工、贩卖等环节截取利益,也不会再有一个木匠的儿子能够去思考到底千年形成的树木和政府有什么关系。同行们在一起,更多地讨论如何能够节省木材做出更好更多地家具,而不是去发现,这个过程中,政府已经悄然拿走了一份财富。
集成化的生产令管理更加便利,密集的生产区域固化的并不仅仅是张铁匠不会没事做的时候跑到王木工家里去聊聊今年锄头前面的铁器为什么会涨了些许价钱。更多地底层人民开始熟悉和认可自身的平台和起点,他们并不需要明白太多,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社会分工,就好歹不至于挨饿,若是努力一些,还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站好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的份量,好好生活就好了
然而没有一个行业是以官员为产品的,每一个朝堂之上锦衣玉食的政客都是凭借着各地举荐和更高级大人的提拔。提拔他们的大人都还不错,至少都是很有学问并且热爱齐国的,这一批选拔者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上,还算说得过去。
平民百姓稳定的生活中,没有人再去研修治国之道,也没有什么人会在没完成自己手中的活计之时去了解一下这个国家的权力机构应该如何运转,每一个大人和国王都清晰地明白自己所在环节应该完成的工作,而作为国家人口占比最大的那一部分群体,已经悄无声息地,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
每个人都只需要记住自己的路就好了,至于路为什么是这个方向,没必要大家都明白
选拔官员的工作,运行政权的事务,停留在了最早一批登上了权力巅峰者的手中,还好,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是渐渐的,年轻而富有朝气的新生代官员越来越少,因为他们身处一个稳定而如同死水一般的环境。
管仲开启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协作和整合模式,然而,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开启民智这项维持和促进国家思想水平的重要工序。他不需要太过聪明的助手,也不需要一套完善的选拔制度,因为每一个人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足够了,他和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越过了大众基础,直接管理国家。
一个帝国的繁荣与没落,取决于一个睿智或愚蠢的领袖,这本身,就是失败的改革
至此可以说,管仲的改革是成功的,这个强大的国家,如他所愿。但是,随着管仲及他的政治集团逐渐老龄化乃至死亡,齐国的霸业,也随之破灭,单从延续性来看,这次改革,失败了。

为何说建立了齐国霸业的管仲改革,既是成功也是失败?

2. 为何说建立了齐国霸业的管仲改革,既是成功也是失败?

管仲改革说的是管仲在齐桓公的支持下对齐国进行了一番改革,但是这个改革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管仲改革的内容是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大家都知道商业在古代一直都是最低迷的行业,因为所有国家都不重视,所以说管仲改革可以说是开创了先河。因为管仲对商业的改革使得商业迅速繁荣发展,当然商业的发展就给齐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齐国也是变得越来越富有了。这就是管仲改革成功的地方让齐国的经济实力完全碾压当时的其他国家。

管仲改革的弊端就在于管仲过于的重视商业的发展,而忽视了当时同样也是弱势群体的农民,因为商业的繁荣致使农业发展更加的困难,粮食稀缺,但是管仲在改革中期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也开始改变农业的经营体系让农民的生活也渐渐的好了起来。

3. 为什么只有管仲的改革能成就齐国的霸业呢?

管仲姬姓,管氏,祖先是周穆王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齐僖公三十三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在此之前还发生了件有意思的事:齐襄公十二年,齐国内乱,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见时机已经成熟,都想方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
鲁庄公知道后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却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了。管仲便提前去埋伏公孙小白,结果这公子小白诈死,骗了管仲,后来成功即位,成为了大名鼎鼎的齐桓公。管仲到了齐国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即位之后,立马和那个公子纣就逃走了。



在齐桓公坐稳江山之后,便开始整理旧账了,也就是秋后算账,可是,这时候鲍叔牙跳出来说,这管仲不能杀,齐桓王是非常的生气,因为当时这管仲可是差点要了他的命,这样的人为何不能杀。鲍叔牙仔细分析后,如果只是想要治理国家,自己就够了,但是如果想要称霸,那就只能任用管仲,得管仲者将称霸天下,这句话把齐桓公给打动了,毕竟,古代的君王就没有不想称霸的。
同时齐桓公为绝后患,遣书给鲁庄公,让他杀了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否则将全面进攻鲁国。鲁庄公便去找大夫施伯商量,施伯认为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报仇雪恨,而是为了任用他为政。因为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他为政的国家必然会富强称霸,建议杀死管仲



。鲍叔牙预料到鲁国会产生这种想法,用计表示齐桓公恨管仲入骨,一定要亲自处决管仲。而鲁庄公早已被齐国大军压境,没有听从施伯的建议。齐恒公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两人见面后相谈尽欢,一连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机,拜了管仲为相。
管仲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诛拔人才制度,选贤任能,扩大了人才来源。改革极具开创性,各项举措都是开天辟地以来头一遭,即使在现代人看来,管仲变法的开创性也成色十足。所以基本划定了古代中国变法上的极右边界,世无论谁的改革措施,都无法超越管仲。



管仲作为改革执行者,确是合适人选。他出生低微,对社会底层有深刻的体会和了解,同时市井出生的他更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管仲的改革措施对后世有大量可以回味之处,如管仲虽重农却并不抑商,做过小贩的他可能深知工商业的用处。
再比如藏富于民和寓兵于民的策略,的确很是高明。改革让齐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强大起来,实现了国强民富。让齐国衰微的国势迅速上升,为齐桓公的图霸和齐国以后长期的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只有管仲的改革能成就齐国的霸业呢?

4. 齐国管仲改革的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管仲站在历史的前沿,以一个改革者的魄力,对齐国的内政?军事?经济和外交实施了全面性的改革?
在政治方面,管仲通过行政区划,把国都划分为6个工商乡和15个士乡,共21个乡?15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5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5个乡?
管仲又把行政机构分为3个部门,制订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郊外30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10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10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3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10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5属,设5大夫?
每年初,由5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管仲整顿行政系统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在军事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规定国都中5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10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4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10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
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1人,一轨5人,5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50人,50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
一连200人,200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2000人,2000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5乡1万人,立一元帅,1万人为一军,由5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傒3人就是元帅?这样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管仲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辨别出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识?
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管仲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犯重罪,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可以用值与车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这样可补充军队的装备不足?
管仲的军事改革,不仅实行了军政合一,也达到了利用宗族关系来加强国家常备军事力量的目的?
在经济方面,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就是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一政策,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管仲又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改革初见成效,这时齐桓公认为,现在国富民强,有资格会盟诸侯了?但管仲谏阻道:“当今诸侯,强于齐者甚众,南有荆楚,西有秦晋,然而他们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称霸?周王室虽已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东迁以来,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海内诸侯必然望风归附?”
管仲说的“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的地位;联合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扰?攘夷于外,必须尊王,顺应了当时戎狄内侵?中原各国关注如何抵御的态势?尊王成为当时一面正义旗帜?
在管仲“尊王攘夷”的建议下,齐国先是与邻国修好:归还给鲁国以前侵占的棠?潜两邑,让鲁国作为南边的屏障;归还卫国以前侵占的台?原?姑?漆里4个邑,让卫国成为西边的屏障;归还燕国以前侵占的柴夫?吠狗两邑,让燕国成为北部的屏障?
公元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通过会盟,齐桓公在诸国间获得了极高的威信,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此外,作为一个思想家,管仲推行礼?法并重,也就是推行道德教化,也可以称之为“德治”,形成了“霸业”和“礼治”相结合的思想体系?这就是他的礼?法统一理论?
管仲曾经说:“仓库充实了,人才知道礼仪节操,衣食富足了;人才懂得荣誉和耻辱?君主如能带头遵守法度,那么,父母兄弟妻子之间便会亲密无间?礼义廉耻得不到伸张,国家就要灭亡?国家颁布的政令像流水的源泉一样畅通无阻,是因为它能顺应民心?”
管仲的礼?法统一理论认为:在治国的过程中,礼义教化与厉行法制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理论较之儒家的重礼教轻法制,较之秦晋法家的严刑峻法,较之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无疑是一种更全面,更有价值的理论?
齐桓公

5. 春秋时期有哪些改革关于管仲的

管仲。名夷吾,卒谥敬,亦名敬仲。颖上(今属安徽省)人,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乃周穆王之后。管仲原辅佐公子纠,并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通过装死才逃过一劫,后公子小白回国即位,即齐桓公。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管仲感恩戴德,辅佐齐桓公实施改革,他通过通货积财,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叔因叛乱被杀,身败名裂,而管仲声名显赫,德才兼备,又使穆王支庶之管姓扬名天下,故管姓子孙尊管仲为管姓的得姓始祖。
就是管仲改革

望采纳

春秋时期有哪些改革关于管仲的

6. 管仲对齐国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国家的强盛与否与一国之主是否英明有直接关系。齐桓公自从作了国君之后,亲贤臣远小人,励精图治,一心一意为国奉公,将齐国百姓从水深火热中一点点拯救出来。
齐桓公是位很有胸襟的国君。当年他中了管仲一箭,险些没命,可是为了国家能够强大起来,他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作身边的近臣。一次他没有听从管仲的劝告,执意要攻打鲁国,结果被曹刿打得大败。他后悔没有听管仲的话,便找到管仲向他认错。管仲深受感动,决定忠心辅佐齐桓公,齐桓公也开始信任管仲,并拜他为相国。
管仲作了相国后,又向齐桓公推荐了一些人才,根据管仲的意思,齐桓公对他们一一量才而用。齐国的有识之士一天天多起来。齐国的百姓一天天富起来,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日胜一日。他曾对众臣说:“国家大事,均由管仲决定,无论何事,先禀告管仲,再禀告我。”
由于桓公的支持,管仲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首先管仲把国家改成21个乡,其中6个乡主要从事工商业,免除摇役、兵役。15个乡兵农合一,平时耕种,闲时练兵,如有战争,立即集合成强大的军队。
在经济上,实行实物税制,就是按土地的好坏分等征税。这样不但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还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管仲曾经做过生意,有一定的经商经验,他利用齐国有利的地理条件,积极提倡发展鱼盐业,实行鱼盐出口免税,鼓励当地人民进行贸易活动。另外加强对货币的管理。此外,加强对货物的调控,保持物价总体平衡。既满足了不同地区的需要,又增加了国库的收入。
在人才的选拔上,管仲采取“三选制”。各乡把文武全才、品学兼优的人推举到国家,这是第一选。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些初步选中的人进行考核,选出优秀者推荐给国君,这是第二选。国君对优秀者再亲自审核,合格者任命为上卿的助手,这是第三选。这样,不但使真正有才学的人有了用武之地,还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为了加强国君的权力,管仲建议国君掌握生、杀、富、贵、贫、贱这六大权利,同时实行对有功者赏,有罪者罚的政策。通过一系列改革,齐国政治得到巩固,军事得到加强,经济也空前繁荣,渐渐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齐国强大后,齐桓公想作中原霸主的心愿一天天强烈起来。这期间,国外发生了几件大事,一件是天子周庄王去世,周僖王即位,一件是宋国发生了内乱,国君宋闵公被杀,公子游即位后又被闵公的弟弟公子御说借兵杀死……利用这个机会,管仲向齐桓公出了个可以称霸中原的主意。齐桓公高兴地照办了。
周庄王名义上是各诸侯国的首领,实际已名存实亡,所以在他去世时,没有一个来吊丧的。周僖王即位后,也没有来贺喜的。周僖王感到很不是滋味。正在这时有人来报:“齐国派使臣带许多贡物来祝贺新天子即位。”周僖王喜出望外,立即接见。
席间,齐使向僖王奏明:宋国内乱不止,影响很坏。至今国君还没有定下来。希望天子下令,选一个诸侯国牵头,召集其他诸侯国,商定一下宋国的国君,以便平息宋国内乱。
周僖王原本也想找个机会提高一下自己的威望。如今齐使的请求大大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于是连连答应,并立即写了一道“由齐侯出面邀请诸侯商讨宋国君位”的命令交给齐使。齐使圆满地完成了出使任务,这一切都在管仲的计划之中。
齐桓公接到周天子的命令,当即让管仲写召集会议的通知给各国送去。同时又到北杏去布置会场。
管仲就借着齐桓公刚即位,需要诸侯确认这个机会,让齐桓公打着天王的旗号,会合诸侯,当上霸主。
会期到了,原定的十几个国家只到了邾、宋、陈、蔡四国。齐桓公对管仲说:“诸侯没有来齐,改个日期吧!”管仲说:第一次会合诸侯,不能失了信用。三人成众,已经来了四国可以开会了。”
会议开始了,主题是商定宋国的国君,当然不能跑题。于是规定公子御说为宋国国君,五国一致同意,主要问题轻轻松松地解决了。齐桓公接着说:“现在王室衰微,为了扶助王室,共创大业,需推选一位领头人,请诸侯考虑一下人选。”齐桓公实际在告诉大家选一位盟主。
论理,宋国的资格比较老,是公爵国,也就是一等诸侯国。但是由于内乱不断,国力被折腾得软弱不堪,已经没有能力当选了。齐国虽然是侯爵国——二等诸侯国,但国力强是有目共睹的,陈国的国君陈宣公卖了个顺水人情,说:“既然本次会议是齐侯召集的,那就选他为盟主吧。”众人附和。正中齐桓公下怀,便半推半就地接受了推选。他率领大家先向台上虚设的天王的座位行了礼,又同到会的四国签订了扶助王室,抵御外侮,平定内乱,帮助弱国的盟约,同时商定,如有违约者,共同讨伐。
对盟约的内容,各国诸侯都表示同意。接着管仲走上台来,对大家说:“鲁、卫、郑、曹四国,不听天王命令,不来参加大会,这是对天王的不忠,应该兴师问罪。”齐桓公接着说:“敝国力量不足,请各位多帮助。”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登上中原霸主的位置。

7.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事情有哪些?

齐桓公打算尊封管仲,向群臣下令说:“我打算尊管仲为“仲父(把他当父辈对待)”。赞成的人站到门的左边,反对的人站到门的右边。”东郭牙却到门中间站着。齐桓公说:“我要尊封管仲为仲父,并下令说:‘赞成的站到左边,反对的站到右边。’现在你为什么站到门中间呢?”东郭牙说:“以管仲的智慧,他能谋划(称霸)天下吗?”齐桓公说:“他能。”“以管仲的决断,他敢做大事吗?”齐桓公说:“他敢。”东郭牙说:“您知道他的智慧能够谋取天下,他的决断敢做大事,您就把国家的政权交给他。以他的才能,借您的基础来治理齐国,不是很危险吗(指篡位)?”齐桓公说:“说的好。”于是让隰朋治理朝内、管仲治理朝外相互辅助。
  ----------------《韩非子·外诸说左下》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事情有哪些?

8. 齐国管仲变法之管仲改革,你有哪些了解?

齐国管仲变法之管仲改革,你有哪些了解?改革措施实施背景:齐桓遭难逃回齐国即位后,面临的却是一个齐襄公留下的烂摊子,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连年征战,大国兼并小国。齐国国力急剧衰退,社会动乱不断,而且还有北方少数民族犬戎的威胁,面临着被强国吞并的危机,形势可谓万分紧急。在此之际,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命人用计从鲁国接回了管仲,并且让管仲为国相,放手让管仲着手进行改革。果然管仲不负众望,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国迅速走上强盛之路,齐桓公也登上了春秋五霸的宝座,管仲可谓功不可没。

管仲改革的具体措施:政治行政;在政治方面,管仲特别强调建立一套严格考核、任命和提拔各级官吏的办法。古人云:“圣人治吏而不治民。”管仲主张,在官吏的任命与管理上,要“以劳受禄”、“受禄不过其功”,“故明主之治也,明分职而课功劳”、“案其功而行赏,案其罪而行罚”。他还激烈地批评以下三种不良现象:“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他认为这三种现象都是国家的大患、动乱的根源。管仲整顿行政管理:“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就是将国划分为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管理。所谓“伍其鄙”,就是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

整顿行政系统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用人人事;他提出的用人原则是:“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任命一切官员时,都必须根据其实际的政绩,特别是要有取信于民的真实政绩,而不是虚假的、表面的政绩。此外,他还总结出一套对于各级官员实行奖惩的具体办法。国中“慈孝”、“聪慧”、“拳勇”出众者,由乡长推荐试用,称职的委任为吏,任用称职的又可以晋升,直至升为上卿助理。选贤任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卿世禄制,扩大了人才来源,这一制度成为日后科举制度的雏形。

兵制改革;其原则是“作内政而寄军令”,其措施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其内容为: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由齐君率为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就是“参其国”。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一轨,这就是“伍其鄙”。轨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处在一起,因为利害祸福相同,所以,“守则同固,战则同强”。(见《国语·齐语》)。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

社会政策;在社会政策方面,管仲特别重视调节贫富差距。他主张:治理国家,要“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他认为,“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又说“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因此,他认为统治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及时地调节社会贫富:“散积聚,钧羡不足,分并财利,而调民事也”。外交主张;管仲辅佐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旗号,打败侵燕的北戎,“存邢救卫”,制止了狄人的侵袭,又举兵击败了兵力强盛的楚国。公元前651年在葵丘大会各国诸侯,周天子也派人前往,此次盟会齐桓公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管仲的外交战略获得了很大成功,后来孔子称赞管仲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如何来评价管仲改革?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依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依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