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组合理论的各种投资理论比较

2024-05-20 13:59

1. 资产组合理论的各种投资理论比较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可维茨(Harry M.Markowit)在他的学术论文《资产选择:有效的多样化》中,首次应用资产组合报酬的均值和方差这两个数学概念,从数学上明确地定义了投资者偏好,并以数学化的方式解释投资分散化原理,系统地阐述了资产组合和选择问题,标志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简称MPT)的开端。该理论认为,投资组合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一个投资组合是由组成的各证券及其权重所确定,选择不相关的证券应是构建投资组合的目标。它在传统投资回报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风险的概念,认为风险而不是回报,是整个投资过程的重心,并提出了投资组合的优化方法,马可维茨因此而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 Fama),发表了一篇题为《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论文,于1970年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化,并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EMH)。有效市场假说有一个颇受质疑的前提假设,即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该理论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其中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有效市场假说提出后,便成为证券市场实证研究的热门课题,支持和反对的证据都很多,是目前最具争议的投资理论之一。尽管如此,在现代金融市场主流理论的基本框架中,该假说仍然占据重要地位。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研究资产市场的发展趋势采用了新方法。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三名经济学家“为资产价值的认知奠定了基础”。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这些看起来令人惊讶且矛盾的发现,正是今年诺奖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说。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学术观点,前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而后者则坚信市场存在缺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至今为止人类对资产价格波动逻辑的认知,还是相当肤浅的,与我们真正把握其内在规律的距离,仍然非常遥远! 1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等人发表了题为《期望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类风险决策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成为行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简称BF)是金融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理论,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并非只由企业的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和心理学两部分。由于卡纳曼等人开创了“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的分析范式,成为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行为金融学的早期开拓者,瑞典皇家科学院在2002年10月宣布,授予丹尼尔·卡纳曼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探索投资决策行为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现今成型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还不多,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大致可以认为,到1980年,经典投资理论的大厦已基本完成。在此之后,世界各国学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补和改进工作。例如,对影响证券收益率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各种市场“异相”进行实证和理论分析,将期权定价的假设进行修改等等。 2010年,中国演化分析专家吴家俊在其专著《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创造性提出股票市场是“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体系,首次建立了演化证券学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论内涵。该学说运用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以生物学范式(Biological Paradigm)全面和系统阐释股市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为解释股市波动的各种复杂现象,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框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依据。作为一个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演化证券学摒弃证券市场行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数学和物理学范式,突破机械论的线性思维定式和各种理想化假设,重视对“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环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股市波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而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线性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其典型特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这就是为什么股市波动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难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确预测的最根本原因。比较常用的演化证券学模型,主要有如下几种: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当前,除了学科内部的纵深发展外,金融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作为介于生物学和证券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演化证券学已成为证券投资界的新兴研究领域,对于揭示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规律,推动现代金融理论的多学科融合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资产组合理论的各种投资理论比较

2. 投资组合理论是指什么


3.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各种投资理论比较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可维茨(Harry M.Markowit)在他的学术论文《资产选择:有效的多样化》中,首次应用资产组合报酬的均值和方差这两个数学概念,从数学上明确地定义了投资者偏好,并以数学化的方式解释投资分散化原理,系统地阐述了资产组合和选择问题,标志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简称MPT)的开端。该理论认为,投资组合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一个投资组合是由组成的各证券及其权重所确定,选择不相关的证券应是构建投资组合的目标。它在传统投资回报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风险的概念,认为风险而不是回报,是整个投资过程的重心,并提出了投资组合的优化方法,马可维茨因此而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 Fama),发表了一篇题为《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论文,于1970年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化,并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EMH)。有效市场假说有一个颇受质疑的前提假设,即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该理论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其中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有效市场假说提出后,便成为证券市场实证研究的热门课题,支持和反对的证据都很多,是目前最具争议的投资理论之一。尽管如此,在现代金融市场主流理论的基本框架中,该假说仍然占据重要地位。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研究资产市场的发展趋势采用了新方法。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三名经济学家“为资产价值的认知奠定了基础”。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这些看起来令人惊讶且矛盾的发现,正是今年诺奖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说。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学术观点,前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而后者则坚信市场存在缺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至今为止人类对资产价格波动逻辑的认知,还是相当肤浅的,与我们真正把握其内在规律的距离,仍然非常遥远! 1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等人发表了题为《期望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类风险决策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成为行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简称BF)是金融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理论,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并非只由企业的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和心理学两部分。由于卡纳曼等人开创了“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的分析范式,成为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行为金融学的早期开拓者,瑞典皇家科学院在2002年10月宣布,授予丹尼尔·卡纳曼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探索投资决策行为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现今成型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还不多,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大致可以认为,到1980年,经典投资理论的大厦已基本完成。在此之后,世界各国学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补和改进工作。例如,对影响证券收益率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各种市场“异相”进行实证和理论分析,将期权定价的假设进行修改等等。 2010年,中国演化分析专家吴家俊在其专著《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创造性提出股票市场是“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体系,首次建立了演化证券学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论内涵。该学说运用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以生物学范式(Biological Paradigm)全面和系统阐释股市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为解释股市波动的各种复杂现象,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框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依据。作为一个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摒弃证券市场行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数学和物理学范式,突破机械论的线性思维定式和各种理想化假设,重视对“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环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股市波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而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线性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其典型特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这就是为什么股市波动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难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确预测的最根本原因。比较常用的演化证券学模型,主要有如下几种: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当前,除了学科内部的纵深发展外,金融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作为介于生物学和证券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演化证券学已成为证券投资界的新兴研究领域,对于揭示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规律,推动现代金融理论的多学科融合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各种投资理论比较

4. 投资组合理论的观点有哪些

证券组合收益率、证券组合风险、双证券组合风险、系统性风险。
投资组合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投资组合理论指的是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而广义的投资组合理论除了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以及该理论的各种替代投资组合理论外,还包括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证券市场有效理论构成的资本市场理论。同时,由于传统的EMH不能解释市场异常现象,在投资组合理论又受到行为金融理论的挑战。

5. 资产组合理论的理论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简称MPT),也有人将其称为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证券组合理论或投资分散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化解投资风险的可能性。该理论认为,有些风险与其他证券无关,分散投资对象可以减少个别风险(unique risk or unsystematic risk),由此个别公司的信息就显得不太重要。个别风险属于市场风险,而市场风险一般有两种:个别风险和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sk),前者是指围绕着个别公司的风险,是对单个公司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后者指整个经济所生的风险无法由分散投资来减轻。虽然分散投资可以降低个别风险,但是,首先,有些风险是与其他或所有证券的风险具有相关性,在风险以相似方式影响市场上的所有证券时,所有证券都会做出类似的反应,因此投资证券组合并不能规避整个系统的风险。其次,即使分散投资也未必是投资在数家不同公司的股票上,而是可能分散在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多方面。再次,未必每位投资者都会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正如本文开头马克·吐温所言。因此,在实践中风险分散并非总是完全有效。

资产组合理论的理论

6. 投资组合理论的产生发展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主要由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APT模型、有效市场理论以及行为金融理论等部分组成。它们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主要依赖基本分析的传统投资管理实践,使现代投资管理日益朝着系统化、科学化、组合化的方向发展。1952年3月,美国经济学哈里·马考威茨发表了《证券组合选择》的论文,作为现代证券组合管理理论的开端。马克威茨对风险和收益进行了量化,建立的是均值方差模型,提出了确定最佳资产组合的基本模型。由于这一方法要求计算所有资产的协方差矩阵,严重制约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1963年,威廉·夏普提出了可以对协方差矩阵加以简化估计的单因素模型,极大地推动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实际应用。20世纪60年代,夏普、林特和莫森分别于1964、1965和1966年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该模型不仅提供了评价收益一风险相互转换特征的可运作框架,也为投资组合分析、基金绩效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976年,针对CAPM模型所存在的不可检验性的缺陷,罗斯提出了一种替代性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即APT模型。该模型直接导致了多指数投资组合分析方法在投资实践上的广泛应用。

7. 了解投资组合理论有什么意义?

机构和专业投资者在使用投资组合理论时,需要引进一系列复杂的参数、模型和计算公式。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组合理论的指导意义在于:要在不同的大类资产间、不同地域的金融市场范围内,分阶段进行分散投资,从整体上降低投资风险。
总之,投资组合的分散是精心研究、审慎选择的结果,其后还要根据市场动态调整资产配比,这些都需要专业投研支持才能实现最佳效果。

了解投资组合理论有什么意义?

8. 投资组合理论的其他论述

(portfolio theory)投资组合理论风险管理的数量分析。投资组合理论被定义为最佳风险管理的定量分析。无论分析的单位是家庭、公司,还是其他经济组织,为了找到最优的行动方案,需要在减少风险的成本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对这些内容阐述并估计的过程,即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对家庭而言,消费和风险偏好是已知的。偏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但这些变化的机制和原因并非投资组合理论阐述的内容。投资组合理论阐述了如何在金融工具中进行选择,以使其特定的偏好最大化。通常,最佳选择包括对获取较高预期回报和承担较大风险之间权衡的评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