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演奏特点

2024-05-12 19:02

1. 古筝的演奏特点

——山东筝艺 
??山东筝派主要依托于山东琴书和山东吕剧,在音乐上增加了热情奔放,另外,他们传统用的是丝弦筝,需要左手按弦的幅度很大,不像钢丝筝动作小一些也能表达出效果,由于丝弦筝左手长期运用,形成重颤的特点。还有就是用真指甲演奏,不戴拨子,真指甲直接在人手上,所以指甲的运用是非常考究的,小关节的轮,除了勾、托、抹以外,还有挑、劈都用,这样在技法上很精美,演奏的曲目也深沉,热情奔放。大家都熟知的张为昭先生、赵玉斋先生、高自成先生、韩庭贵先生都是贺贺有名的山东筝派大师。“四段锦”、“汉宫秋月”都是典型曲目
——河南筝艺 
河南筝曲主要依托是河南曲子,多在南阳一带唱,河南筝曲因为受南阳曲子影响,也分两大类,一类板头曲,相当于山东的大板头曲,版头曲也是六十八板。一种小调,一般是唱腔、民歌古筝化。有代表的还是板头曲,曹东扶先生最擅长板头曲;王省吾先生弹得界乎大小调之间;还有任清志先生专门弹小调,很少弹板头曲,四、五十年代这三位最典型。曹东扶先生在民间唱比弹还著名,他对河南曲子的了解就比较深刻,所以他弹的板头曲更有味道。河南板头曲比较高亢,具有北方那种热情奔放的音乐特性,从曲子唱腔来看也是属于梆子腔,另外还很悲壮,因为他们的曲剧,善于表现这种内容。
——浙派筝艺 
浙江筝曲属于弦索十三套的曲目有“海青拿鹤”、“将军令”、“霸王卸甲”、“普庵咒”,江南丝竹的有“四合如意”、“云庆”以及民间乐曲“高山流水”。也就是从56年上海音乐学院设立了古筝专业以后,培养出了一批如项斯华、范上娥、张燕、王昌元这样学生,后来这几位都成长为古筝演奏家。由于浙江筝曲脱离了合奏谱,也就加强了左手的按、滑、揉的技法,再加上本身受江南丝竹的影响,有快四点、长音摇指等技法特点。另外“弦索十三套”跟其它山东筝、河南筝等也不大一样,曲调表现的深度、广度要更大一些,表现层次也多方面一些,因此在61
1 2 3 下一页
年的古筝教材会议,各地的老师开始了解了“浙江筝派”以及其艺术特点。
——潮州筝艺 
古筝艺术在广东地区还有两个具有南国特点的流派。一个是潮汕地区的“潮州派”,据说最早开始于唐代的韩愈,由于他被贬之后来到潮汕地区带来了古筝音乐。另外就是历史上几次战乱南迁,使中原文化传入潮汕地区。从现在的潮州筝曲来看,我觉得跟潮剧很有关系,谱是二四谱,除了轻六调,还有重六调、反线调、活五调等等,在音乐上它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另外用钢丝弦演奏加上各种调式的变化,非常别致,很具有南国特点。一般轻六调、反线调表现比较明快、诙谐的乐曲,重六调、活五调表现比较缠绵悱恻的乐曲,代表曲目有重六调的“寒鸦戏水”、活五调的“深闺怨”、“柳青娘”,反线调的“倒骑驴”,轻六调的“一点金”、“过江龙”等等。潮州筝的曲目一部分是属于六十八板,一部分也不属于六十八板,近些年他们的一些庙堂音乐也用古筝来演奏,效果也不错,经过这一、二百年的变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客家筝艺 
客家筝曲应该是最典型的中原文化的南迁,从历史上看,特别是宋代,由于战争,一些士大夫或是达官贵人迁到广东梅县、大蒲一带,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所以音乐特点也是古朴、典雅的,它依托的汉剧也是这样。近代最著名的演奏家就是何玉斋先生和罗九香先生,特别是罗九香先生五十年代就到北方教学了,对客家筝曲在全国推广起到关键作用。我觉得“客家筝派”和其他筝派最大的不同就是左手的韵非常讲究,还有音色要非常古朴,虽然旋律音符不多,但要掌握好每个乐句的气口、控制每个音的变化,都是很不容易的。从演奏上来看,好像右手并不繁难,实际上很复杂的,比如说古筝最常用的“勾指”,通常是做伴奏用的,填充音响,而客家筝的勾指在乐句的头和尾是为旋律配和声,所以听客家筝曲有立体感的,这些对演奏者的要求就高了。在曲目方面也分两大类,一部分是大套曲,六十八板的,一部分是串调,是些曲牌、民歌
“模仿”与“鉴赏”是学习古筝的重要手段
关于古筝起源的各种推断
记客家筝演奏家何松与出水莲
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欣赏方法
古筝考级泛滥所引出的问题
古筝独奏《高山流水》
古筝教学的几种摇指技法训练

古筝的演奏特点

2. 古筝的基本弹奏技巧

      要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据考证,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及其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当下已经形成了一股古筝热,以下我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古筝的基本弹奏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筝的基本弹奏技巧如下: 
         弹筝姿势
         弹筝姿势有立式、盘式、跪式、坐式等,通常以坐式为主.
         坐式弹筝姿势:筝放置在筝架或琴桌上,琴凳置筝的右侧(即靠近筝首处)。坐时身体靠近筝的右端,距筝约15公分。两腿于筝架下自然分开,双足一前一后。上身端正,手臂松弛,曲肘置手于筝弦上,腕部放松,指型自然展开,头部略微俯视,仪态自然大方。
         弹筝手型
         弹筝强调自然手型,即人站立时两手自然下垂的放松状态的手型。根据演奏的需要,大指略微展开,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这种放松的自然手型,不仅展示在静止的状态,也呈现于演奏的过程之中;不仅是右手弹弦的基本形态。也是左手按弦、弹弦的基本形态。
         弹弦位置
         右手弹弦位置在距前梁3公分处,这是初学练习的基本弹弦位置。而最佳触弦点,则是在发音弦段(前梁至筝柱)的八分之一处。此处正好是本音第三个八度的泛音位置,这个位置弹弦声音纯净响亮,为基本音质的最佳弹弦点。介于筝柱的排列,弦的长短不等,八分之一的最佳弹弦点的变化就比较大,弹弦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大。演奏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音色(明与暗,刚与柔),在弦段位置上的活动范围将更大。
         在基础训练中,要掌握基本位置的弹奏和最佳弹弦点位置的弹奏,还要学会在不同的弦段上选择不同的音色,丰富我们的表现手段。一般说来,靠近前粱处发音明亮,音质较刚;靠近筝柱二分之一处音色较暗,发音柔和。我们可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变化,切忌弹弦位置僵化在一个点上。
         按弦位置
         韵昧,为筝之特色。左手按弦位置的恰当,对技巧的表现起决定的作用。理想的按弦位置距筝柱左侧约16公分处,这是根据筝弦的张力和左手伸展的适度来决定的。我们常见的不适当的位置往往都超过20公分。因为距筝柱越近,琴弦的张力越大,弦紧按不下去;距筝柱越远,弦就越软,按弦的张力就小些。有些弹筝者为了按滑时用力轻松些,左手就伸展得远,这样按弦位置就改变了。左手过度伸展,增加了手臂的负担,演奏形态变得不自然,按滑又往往触及面板。常见一些筝的左侧面板上按有不少指甲印迹,就是按弦位置不当造成的现象。基础训练中要注意左手按弦位置的准确自如,这样左手技巧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弹弦  方法  
         筝的基本弹弦方法有两种:夹弹法和提弹法。
         夹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呈45度,发青厚实,音质饱满。弹奏时往往是无名指自然依放在筝弦上,使手有所依托,保持手型自然松弛。夹弹法是初学弹筝的基础弹法,也是传统技法的基本弹法。
         提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下方到斜上方,角度呈45度,发音清脆,音质干净。弹奏时往往是无依托,悬手弹。基础训练时切忌手型紧张,仍需保持手刑的自然松弛状态。提弹法是快速练习的重要弹法。
         除这两种基本弹弦方法外,触弦的深浅,触弦角度的调整,触弦速度与力度的不同都给筝的发音带来极大的变化。在基础训练中要学会掌握不同的弹弦方法,学会调整触弦的角度、力度、速度,自如地运用到乐曲表现中去。
         按弦方法
         左手按弦方法就是通过按抑筝弦,控制筝弦的张力和音高,变化右手弹弦后的余音,达到“按弦取韵”、 “以韵补声”的目的。
         按弦动作要领:肩臂放松,自然曲肘,手腕与手背平行,食指、中指自然弯曲置筝弦上,用指尖肉垫按抑筝弦,按弦意念在食、中指指尖上,切忌下压手腕。
         传统技法
         右手传统技法主要是指大、中、食三指的运用。不论是托、劈、勾、剔、抹、挑,还是撮、轮、摇等诸多技法,其核心原则是:以大指为轴心,五声音列八度内的勾搭技法为特点的技法规律(大指向外弹弦称之“托’,中指向里弹弦称之“勾”,勾托配合民间称之“勾搭”)。不论是启蒙初学,还是典范的流派筝曲,都是以大、中指为八度的弹弦位置-以大指为演奏旋律的主要用指,食指活动范围在大、中指八度内的四根筝弦上,这就呈传统右手技法的主要特点。
         左手传统技法是以吟揉滑按,以韵朴声为其主要特色,技法的种种变化又是地方流派的主要表现手段。首先是掌握吟揉滑按的基本概念的表现技法,进一步才足掌握具有地方风格特色的特殊表现技法。
         现代技法
         筝的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泛地借鉴和吸取  其它  乐器的技巧来丰富自身的表现手段。从双手弹奏到特殊音响的表现,从五声和七声音阶的排列到特殊音阶的排列都大大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根据旋律进行的规律安排用指顺序的“指序弹法”,适用于特殊音列和快速多变的旋律进行。“指序弹法”使弹弦的手指不局限于右手的大、中、食二指,而是双手的十个手指,强调指功能和手指的独立性,弹弦方法以“提弹法”为主 。这使筝的技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以点成线的“摇指技法”,是现代乐曲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使旋作连贯流畅,增强了力度,开阔了表现幅度,给现代乐曲的表现赋予新的意义。

3. 弹奏古筝有几个手法详细介绍

  学古筝的演奏方法主要分学习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而弹奏古筝的手法有很多,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弹奏古筝的手法,欢迎大家阅读! 
     弹奏古筝的手法  
    一、泛音 扣摇 琵音 打圆 近撮 
 
    泛音:演奏泛音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左手食指虚按泛音点,右手食指或大指拨弦,右手拨弦时,左手碰弦并随即离去。另一种是单手演奏泛音,右手掌外侧虚按泛音点,大指与食指捏在一起,用“挑”触弦,手掌也同时碰弦并即离弦,以此产生泛音,左手也能解放出来吟按琴弦。 
 
    泛音位置:筝演奏的泛音都是自然泛音,泛音点在筝码右侧弦段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处。 
 
  
 
    为了准确地演奏泛音,可在发出泛音的琴弦对准的面板上作一标记,以使左手手指准确地虚按在泛音点上。 
 
    扣摇:右手用摇指拨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段上紧扣弦,并由近码处逐渐向右移动,而后又由右逐渐向左移动有时仅作由左向右移动。扣摇在乐曲中可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 
 
    琶音: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筝演奏琶音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单手演奏琶音的方法是:用名、中、食、大四指由下而上顺音的弦序拨奏,或用大、食、中、名四指由上而下顺音的弦序拨奏,也有仅用三指拨奏。用五指拨弦,很少使用。 
 
    打圆:大指用托,中指用勾,托勾或勾托连续反复拨奏成八度的两个音弦。打圆是筝的一个特色技巧,使高低八度两个音揉合在一起,并延续下去。 
 
    近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先托后勾或先勾后托,托与勾的间距时间甚短。近撮是一种特殊技法,用在特殊的音乐风格中。 
 
    二、滚 短音 柱 柱外刮奏 捻 
 
    滚:这是从其它弹拨乐器借鉴来的一种指法。食指用挑,大指用劈,在同一根弦上依次快速连续拨奏,使音延续。与摇指作用类似,但音色有所不同,滚指音色浑厚,摇指音色清晰。 
 
    短音:右手用抹或劈拨奏前岳山外或后岳山外的短弦弦很短,发音无固定音,使之发出类似滴水声、鸟鸣声的奇异音响。 
 
    柱:左手食指轻按在筝柱上端的筝弦上,右手拨弦,使弦发出浑厚、含蓄如鼓鸣之声。这是筝演奏家赵玉斋先生的特色技巧之一。 
 
    柱外刮奏:左手或右手在无固定音高的码左侧弦段上,使用历音的手法进行拨弦。这种指法常用左手拨奏,有时也用右手或左右手交替拨奏。 
 
    捻:食指用挑、大指用劈依次连续交替快速拨奏相邻的两根弦,拨奏时左手将较低的一弦的音高按至与另一弦相同的音高。 
 
    捻是用于音的延续的技法之一,它虽与食指摇、拇指摇都是用于使单音延长的指法,但捻的音响效果又别具特色,使用时应避免碰击琴弦的声音。捻不如食指摇、拇指摇速度快,但捻的发音结实。 
     古筝的弹奏方法  
    1、花指 
 
    在固定时值内,弹奏由上到下的短音阶,俗称“花指”。在传统筝乐中,花指有两种:第一是板前花,第二是正板花。板前花一般不超出四个音,常出现在乐曲正拍之前,它几乎不占正拍音的时值。弹奏时,速度要快,如《张珊教古筝》第28页第57条练习曲。正板花在弹奏中占有一定的正拍时值,练习时,要卡住节奏。如:《张珊教古筝》第27、28页的第49、50条练习曲。无论是板前花还是正板花,都可分为固定弹奏音和不固定弹奏音两种,所谓固定弹奏音,就是记谱上已经记清楚了要弹奏的音,在弹奏时,要求尽可能的避免多弹或少弹。所谓不固定弹奏音,就是记谱上并没有写明要弹奏的音。这样在弹奏时,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是弹奏板前花,最好别超出四个音;如果是弹奏正板花,可根据所占时值的多少来随机应变。 
 
    从总体上讲,无论哪种花指,在练习时应注意两点:第一是清晰,第二是流畅。切不可表现为清晰而不流畅或流畅而不清晰、还有既不清晰又流畅。 
 
    2、滑音 
 
    所谓滑音,就是以左手在琴弦左侧约15cm处的弦段上,向下按弦或使弦还原来变化弦的张力,使音高在升高或降低过程中滑动变化,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叫滑音。 
 
    常见的滑音有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就是:右手拨弦后左手按弦,在按弦的过程中使音产生滑动,滑到一定的高度即停止保持音高;下滑音就是:左手先按弦,按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住,而后右手拨弦随即左手抬起向上滑动,将弦放回原位或放回到一定的音高。弹奏滑音最重要的就是音准问题,这需要不断反复的训练,在滑动过程中,要学会听滑动所产生的“余音”。练习时,可从第二弦开始,右手弹一个音,左手随即将所弹奏的弦进行按滑,滑到相应高度时停下不动,右手再弹奏所滑动弦的上方一个音来与所滑动的音进行对比,要求两个音的音高是一样,之后在这两音音高相同的情况下作其下滑,这样持续的进行训练,对弹奏好滑音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大量带有滑音的练习曲或乐曲来进行练习。 
 
    3、摇指 
 
    遥指可分为大指扎桩摇、大指悬腕摇、食指摇、双指摇、三指摇等多种形式,本文主要介绍大指扎桩摇。其基本弹奏方法是:小指扎桩、手型保持自然;各手指稍稍松开、食指尖部扶住大指甲片中部;肘部稍稍抬起、以腕动带动大指在每根琴弦上均匀、快速、密集地连续进行“劈、托”。练习时,应注意领会弹奏方法要领,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初学摇指时不能只片面的要求弹奏的力度,应注意各手指的自然放松,尽可能的按照一定的节奏来进行练习,由慢练到快练,在音色统一和力度统一的基础上加快弹奏速度。练习时,注意短摇和长摇的训练,在能够熟练地掌握短摇和长摇的基础上上,将短摇和长摇进行有效地交替练习,练习短摇的目的,是为了把摇指的“劈、托”弹清楚。练习长摇的目的,是为了能持久地进行摇奏,主要是训练弹奏者的耐力以及更好地掌握好摇指的力度、速度。长摇练习可参照《张珊教古筝》第51页练习曲第89条任光、《渔光曲》。摇指,是古筝基础弹奏中较难的技法,需要初学者每天必须抽出单独的时间来进行训练。并且需要持续的进行。 
 
    4、快四点 
 
    快四点本来是浙 *** 传统筝曲中的特有技法,但是它对古筝的快速弹奏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谓“快四点”就是“勾托、抹托”的对称回圈弹奏,它虽是传统技法,但这个“快”字型现了它对弹奏速度的要求极高,在众多浙江筝曲中,快四点部分的速度要求都是快板,如《三十三板》、《云庆》等。弹奏快四点主要注意三点:首先,各手指的力度要集中,要利用指尖发力;其次,弹奏时力度重心要向下;最后,弹奏时切记手跳,各手指的动作尽可能做到最小。在练习时,最好将带有快四点的曲子拿出来单独进行训练,尽可能的借用节拍器,将速度卡住由慢到快的练习,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快速弹奏。 
 
    5、快速指序 
 
    练习快速指序时,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指法的选择。所谓指法,就是参加弹奏的手指在弹奏时的排列方式与交替顺序、以及这些方式与顺序在乐谱中的标记。 
 
    随着现代弹筝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快速指序技法”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指法选择余地。在同样的旋律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指序来弹奏,而使用不同的指序将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这说明指法的选择在筝乐弹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筝的颤音技术  
    一、颤弦技法的形成: 
 
    在演奏颤音技术时,左臂始终要具有肌肉的“恒常性紧张”和“支撑性紧张”,使左臂保持颤弦姿势。在手指下压琴弦时,手臂又具有“功能性紧张”。手腕桡侧屈腕肌和尺侧屈腕肌同时收缩,使手腕坚强有力。臂、手成一整体,指关节立住,不要塌陷。利用整个手臂的重量下压筝弦,使弦音升高。然后控制前臂提起的肌肉群及时把前臂手提起,同时腕和手部肌肉放松,使弦音复原。在手臂放松后,上臂和前臂仍保持“支撑性紧张”和“恒常性紧张”,从而实现一次颤弦动作。按照这一方面,在一定的速度中连续动作若干次,即形成颤弦技法。 
 
    二、运指方法: 
 
    弹弦时,应以掌指关节带动手指关节运动为主的运指方法。指尖动作要灵活主动。各指的弹弦点应基本保持在与前梁相平行的一条线上。手型始终成漫圆型。各指指关节和掌指关节不要塌陷,否则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达指尖,没有进行弹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不要翘起来,有人不自觉的把小指翅起,这是小指肌肉紧张所致,即不美观,又影响其它各指的放松和用力。弹奏时要训练指尖弹奏瞬间的爆发力,如果爆发力大,出音才能坚实响亮。在弹奏抒情慢速乐曲时,虽然手指动作相对减慢,也要注意手指触弦瞬间的爆发力。后者与前者对比,只是爆发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轻飘飘的去抹弦,否则会使声音轻弱无力,不能给人以清心透明之感。 
 
    三、准确与速度: 
 
    弹筝运指技巧的关键,在于手指动作的准确与速度。筝的发音是靠手指弹弦而发出,手指的弹弦动作极度准确是靠日积月累、艰苦的训练而获得。如果能把乐曲中最困难的技巧用正确演奏方法反复训练几十次乃至几百次,使有关肌肉得到充分训练,那么,将必然精通这一技巧,达到极度准确的程度。

弹奏古筝有几个手法详细介绍

4. 古筝的特色演奏技法有哪些

古筝的特色演奏技法如下:
1、游摇。
游摇是河南筝曲中的特色技巧,是一种组合指法的综合表现手法。弹奏时右手大指以大关节为活动部位,连续快速托劈,从筝码较近处由弱至强向前岳山移动。左手则同时从按音边滑边颤地放回原位音。两手配合使音色、力度、音高有明显的变化。这种技巧在表现节奏缓慢、带有伤感情绪的筝曲时最富表现力,使河南筝曲高亢明朗、韵味浓郁的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2、密摇。
在山东筝曲的传统运指技巧中,右手大指以小关节为活动部位,连续快速托劈成密摇。一般先劈后托取第一声音质纯净,效果清脆明亮,颗粒性极强。对十六分音符和同度音符反复表现最佳。这种技法体现了山东筝曲刚劲明快、铿锵有力的风格特点。在乐曲《风摆翠竹》,《山鸣谷应》中均有有绝妙的效果。

3、摇指。
在浙江筝曲“摇指”是以右手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这是浙江筝的一个特色。我们可以明显地从《将军令》《月儿高》这两首浙江筝曲中看到,前者以“摇指”模拟了号角声声的长啸;后者则以“摇指”表现了连绵不断的歌声。
4、八度轮。
客家筝曲中奏同音时,技法上很少使用摇指,常以勾托在一个八度内快速交替拨弦的八度轮奏技巧进行演奏,并赋予它音色上的变化,从而保留了中州古朴清秀的个性,带有当地民间音乐影响的痕迹,在风格上独具韵味。
5、双按。
潮州筝曲在“重三六”、“活五”等多种调式变化之中,应运而生的双按技巧,成为其典型技法,双按技巧富于调式色彩的变化,在演奏中,通过左手双按可使调性进行变化,这种手法即丰富了左手演奏技巧,又使旋律进行更加自如流畅,旋律色彩更丰富,风格韵味上独树一帜。

5. 古筝的演奏技巧及欣赏方法

 古筝的演奏技巧及欣赏方法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一共10级。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古筝的演奏技巧及欣赏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关于古筝演奏的一般技巧 
    在古筝演奏中,肩、臂、腕、指是主要运动部位,本文将上述部位的肌肉在演奏中的作用以及伸、缩原理,演奏姿式与演奏方法分别简述如下:
    1、肩部 弹筝时的肩部运动,主要由肩关节外面的三角肌,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上方的斜方肌;背部的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等作用下实现,初学弹筝的同学,由于方法掌握不当,这些肌肉容易过分紧张,时间稍长,即感到疲劳,如果不及时把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下来,就会出现背部、肩部酸痛症状。所以肩部的放松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只有肩部高度放松,才能使上臂、前臂、手部处于放松状态,能以较少力量获得较好的演奏效果。
    2、上臂 弹奏中上臂经常需做外展、内收和屈伸等动作。上臂向外上方和内上方抬起,分别叫外展和内收。上臂向前方运动叫屈臂,向后方叫伸臂。这些动作都是在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背部的背阔肌、萎形肌、斜方肌,肩部的三角肌等肌肉群协同作用下实现的。演奏时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紧张程度直接影响上臂动作,只有在大脑支配下,才能使演奏动作舒松自然,协调一致。
    在实际演奏中,不要把上臂和肘抬得过高,一般以上臂外展与侧胸壁成45°角左右为宜。如果上臂过于外展,肘必然支起太高,致使上臂始终处以紧张状态,反之,上臂挟得过紧,也会造成上臂的紧张、影响上臂和前臂动作的灵活。
    3、肘 上臂屈肌(肱二头肌和肱肌) 和伸肌(肱三头肌) 的起点在肩,止点在前臂,中间跨越肘关节。因而它们的伸缩能使肘关节产生运动。当屈肘时,屈肌收缩,伸肌则适当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从而保证肘关节屈曲适度,移弦动作准确。如果伸肌绝对放松,屈收缩程度过大,那么屈肘程度则大,使屈肘超过预定位置;如果伸肌放松程度小,那么,屈肌收缩程度必不能大,则屈肘程度也小,使屈肘达不到预定的位置。可见,弹奏动作的准确程度是由屈、伸肌群控制的,只有屈伸肌群收缩、舒长适度才能达到动作准确。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长时期艰苦的练习,使肌体受到充分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准确性。
    4、前臂 前臂屈肌群可屈前臂,使前臂旋前,屈腕,使手内收,屈近侧指关节,掌指关节,屈拇指关节。前臂伸群可伸腕、使手外展、伸指、使前臂施后,外展拇指,伸拇指掌关节。伸拇指指间关节。因此上臂肌内群的放松与否直接影响前臂,前臂肌肉群放松与否直接影响腕和手。
    5、手腕 手腔的屈伸动作以腕关节为枢纽。腕关节由八块小骨组成,便于上、下、左、右和旋转运动。在演奏中,手腔的松驰、灵活与否,直接影响手指弹奏,因而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手腕不灵活,必然导致前臂过多参加运动,使力臂加长,演奏动作加大,造成动作迟缓,发音生硬,呆板。
     一般手腕常见毛病有以下几种: 
    (1) 手腕过于屈曲。由于前臂屈肌群的紧张(即收缩) 使手腕屈曲,屈肌群紧张度越大,手腕屈曲程度则越大。前臂屈肌群的过分紧张,造成手腕过于屈曲,从而使手指缺乏力度和弹性,手指运动发生困难,影响弹奏。
    (2) 手腕过于后伸。这种错误姿势使上臂过分抬高,前臂和手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造成抬指和弹弦的困难,在臂力下达指尖过程中,由于腕部塌陷使臂力失去一部分。
    (3) 手腕过于平板。由于手腕姿势过于平板,手指必然散开,因而在弹奏手中指动作加大。同时导致各指弹弦点和弹弦方向不一致,影响音色和力度。
    (4) 手腕向右歪扭。手腕的歪扭必然造成掌与前臂肌肉过分紧张,如果长时间采用这种不正确姿势,不但影响手指的弹弦方向和运指的灵活性,而且腕部肌肉亦易劳损。
    (5) 手腕僵死。控制手腕运动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完全处于紧张、僵持状态,使手腕屈伸发生困难。
    上面列举的五种常见毛病,是指在一般演奏情况下和在中音区演奏位置上不应有的手形,由于受筝面板弧度的限制,手腕的屈曲程度应随着弹奏音区的变化而调整。在低音区,手腕屈曲程度大一些,而在高音区的演奏,尤其是在右手弹奏旋律和“摇”奏法时;由于面板弧宽的变化和距上体过近,手腕不但不能屈曲,有时还要向下塌陷一些才能演奏好。
    演奏颤音技术,左臂和腕部紧张是常见的毛病,为了克服它,要象初学者那样,先学会左臂放松,然且再学颤音技术。
    在演奏颤音技术时,左臂始终要具有肌肉的“恒常性紧张”和“支撑性紧张”,使左臂保持颤弦姿势。在手指下压琴弦时,手臂又具有“功能性紧张”。手腕桡侧屈腕肌和尺侧屈腕肌同时收缩,使手腕坚强有力。臂、手成一整体,指关节立住,不要塌陷。利用整个手臂的重量下压筝弦,使弦音升高。然后控制前臂提起的肌肉群及时把前臂手提起,同时腕和手部肌肉放松,使弦音复原。在手臂放松后,上臂和前臂仍保持“支撑性紧张”和“恒常性紧张”,从而实现一次颤弦动作。按照这一方面,在一定的速度中连续动作若干次,即形成颤弦技法。
    6、手指 控制手指运动的肌肉在弹弦的瞬间,屈肌要迅速收缩,伸肌要迅速放松、完成弹奏动作后,屈和伸肌同时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紧张度(恒常性紧张) ,以备下一个演奏动作的进行。手部肌内在整个演奏中,一直处于这种张与弛的无限反复状态。
    弹弦时,应以掌指关节带动手指关节运动为主的运指方法。指尖动作要灵活主动。各指的弹弦点应基本保持在与前梁相平行的一条线上。手型始终成漫圆型。各指指关节和掌指关节不要塌陷,否则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达指尖,没有进行弹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不要翘起来,有人不自觉的把小指翅起,这是小指肌肉紧张所致,即不美观,又影响其它各指的放松和用力。弹奏时要训练指尖弹奏瞬间的爆发力,如果爆发力大,出音才能坚实响亮。在弹奏抒情慢速乐曲时,虽然手指动作相对减慢,也要注意手指触弦瞬间的爆发力。后者与前者对比,只是爆发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轻飘飘的去抹弦,否则会使声音轻弱无力,不能给人以清心透明之感。
    弹筝运指技巧的关键,在于手指动作的准确与速度。筝的发音是靠手指弹弦而发出,手指的弹弦动作极度准确是靠日积月累、艰苦的训练而获得。如果能把乐曲中最困难的技巧用正确演奏方法反复训练几十次乃至几百次,使有关肌肉得到充分训练,那么,将必然精通这一技巧,达到极度准确的程度。
     二、关于古筝独奏曲的欣赏 
    民族器乐曲,是浩瀚如烟海,灿烂若繁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古曲《古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本文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对欣赏方法作如下解说:
     (一) 乐曲源流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筲鼓》,见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吴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至1895 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国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 中,更名为《浔阳琵琶》,这时乐曲已发展为十段,由李芳国分段标以夕阳筲鼓、花蕊布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干寻、筲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词藻华丽的小标题。以后又有人将曲名改为《浔阳月夜》、《浔阳曲》。
    乐曲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诗意:“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相联系而成曲的。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相似。但乐曲情趣已超脱“枫叶芦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强调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
     (二) 意诗意趣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较为典雅、轻快、细腻、流畅,并具有绵延起伏和级进等特点。
    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变奏曲。这种曲式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基础,其它各乐段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加以变化,丰富了音乐表现力,推进了音乐发展。这种手法善于细腻,深刻地从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乐曲主题内容,塑造音乐形象。乐曲通过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贴切地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下面就曲中的几段音乐做简要的介绍:
    引子部分,乐曲第一段江楼钟鼓,是引子及主题显示部分,由清脆嘹亮的古筝滚指连重奏法起奏开始,形象的模拟鼓声由慢渐快。接着引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抒情、优美、婉转如歌。句尾的大鼓滚奏音形,描绘出夕阳西下,泛舟江上,游船筲鼓齐鸣的动人情景。紧接着音乐进入主题做“接头合尾”式的变奏,即变奏部分集中在每个乐段的前半部,而后半部则基本相同,也就是前变后同,故有变化对比,又有重复统一,不断推进音乐几前发展。
     (三) 筝曲移植 
    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独奏曲《夕阳筲鼓》为依据,先从曲调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则下集中发展。在继承发扬古筝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着意在音质、音色、力度,速度的对比变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又较好地刻划调度了古筝的托、擘、抹、挑、连重托、大小勾搭、套指、滚、拂、拨、摇、撮、及压、按、滑、吟、点、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艺术特色,使诸种手法之间,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为演奏者提供发挥艺术才华的可塑性,使乐曲增加了色彩,丰富了表现力。在曲调的进行中,各种技巧的施展,往往在节奏上形成对比,大有“你简我繁”, 我简你繁”和向更高一层,深一层的“由简入繁,繁又简,简中尽是精华点”的艺术情趣发展,听起来“慢得情联而不绝,紧得意蓄而断。”做到取意干净利落“, 绝无客声”(浊清) ,对比流畅而多变(滑、奇) ;节奏“急而不乱,缓而不断”(疾、徐) ;音质“响如金石”“, 轻而不浮”(脆、轻) ,力求圆、润、甜、脆的美声,弦必匹配、指必抓尖,因曲求音,优选弹点。运用刚柔虚实,脆中之力,明确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的要求,着意高洁雄美。在练习过程中百练知其妙趣(觉得好听) ,千练习得其趣妙, (理解它的用意) 万练则忘其为古筝之声, (化为自己情感的再现) 。
    古曲《春江花月夜》气韵优雅,刻画入微,既有继承,又有出新,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于优美抒情中见豪放,音乐丰满,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寻味。不愧为万世流芳之本。
    
    ;

古筝的演奏技巧及欣赏方法

6. 请问古筝弹奏技巧包括哪些?

筝的演奏方法主要分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右手职弹,用大、食、中、无名四指弹弦发声,控制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左手司按,用食、中两指按抑筝弦,控制音高和弦音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音韵,左手司按为其技法主要特色,同时也要职弹,职弹技法与右手相同。 
弹筝姿势 
弹筝姿势有立式、盘式、跪式、坐式等,通常以坐式为主. 
坐式弹筝姿势:筝放置在筝架或琴桌上,琴凳置筝的右侧(即靠近筝首处)。坐时身体靠近筝的右端,距筝约15公分。两腿于筝架下自然分开,双足一前一后。上身端正,手臂松弛,曲肘置手于筝弦上,腕部放松,指型自然展开,头部略微俯视,仪态自然大方。 
弹筝手型 
弹筝强调自然手型,即人站立时两手自然下垂的放松状态的手型。根据演奏的需要,大指略微展开,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这种放松的自然手型,不仅展示在静止的状态,也呈现于演奏的过程之中;不仅是右手弹弦的基本形态。也是左手按弦、弹弦的基本形态。 
弹弦位置 
右手弹弦位置在距前梁3公分处,这是初学练习的基本弹弦位置。而最佳触弦点,则是在发音弦段(前梁至筝柱)的八分之一处。此处正好是本音第三个八度的泛音位置,这个位置弹弦声音纯净响亮,为基本音质的最佳弹弦点。介于筝柱的排列,弦的长短不等,八分之一的最佳弹弦点的变化就比较大,弹弦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大。演奏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音色(明与暗,刚与柔),在弦段位置上的活动范围将更大。 
在基础训练中,要掌握基本位置的弹奏和最佳弹弦点位置的弹奏,还要学会在不同的弦段上选择不同的音色,丰富我们的表现手段。一般说来,靠近前粱处发音明亮,音质较刚;靠近筝柱二分之一处音色较暗,发音柔和。我们可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变化,切忌弹弦位置僵化在一个点上。 
按弦位置 
韵昧,为筝之特色。左手按弦位置的恰当,对技巧的表现起决定的作用。理想的按弦位置距筝柱左侧约16公分处,这是根据筝弦的张力和左手伸展的适度来决定的。我们常见的不适当的位置往往都超过20公分。因为距筝柱越近,琴弦的张力越大,弦紧按不下去;距筝柱越远,弦就越软,按弦的张力就小些。有些弹筝者为了按滑时用力轻松些,左手就伸展得远,这样按弦位置就改变了。左手过度伸展,增加了手臂的负担,演奏形态变得不自然,按滑又往往触及面板。常见一些筝的左侧面板上按有不少指甲印迹,就是按弦位置不当造成的现象。基础训练中要注意左手按弦位置的准确自如,这样左手技巧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弹弦方法 
筝的基本弹弦方法有两种:夹弹法和提弹法。 
夹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呈45度,发青厚实,音质饱满。弹奏时往往是无名指自然依放在筝弦上,使手有所依托,保持手型自然松弛。夹弹法是初学弹筝的基础弹法,也是传统技法的基本弹法。 
提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下方到斜上方,角度呈45度,发音清脆,音质干净。弹奏时往往是无依托,悬手弹。基础训练时切忌手型紧张,仍需保持手刑的自然松弛状态。提弹法是快速练习的重要弹法。 
除这两种基本弹弦方法外,触弦的深浅,触弦角度的调整,触弦速度与力度的不同都给筝的发音带来极大的变化。在基础训练中要学会掌握不同的弹弦方法,学会调整触弦的角度、力度、速度,自如地运用到乐曲表现中去。 
按弦方法 
左手按弦方法就是通过按抑筝弦,控制筝弦的张力和音高,变化右手弹弦后的余音,达到“按弦取韵”、 “以韵补声”的目的。 
按弦动作要领:肩臂放松,自然曲肘,手腕与手背平行,食指、中指自然弯曲置筝弦上,用指尖肉垫按抑筝弦,按弦意念在食、中指指尖上,切忌下压手腕。 
传统技法 
右手传统技法主要是指大、中、食三指的运用。不论是托、劈、勾、剔、抹、挑,还是撮、轮、摇等诸多技法,其核心原则是:以大指为轴心,五声音列八度内的勾搭技法为特点的技法规律(大指向外弹弦称之“托’,中指向里弹弦称之“勾”,勾托配合民间称之“勾搭”)。不论是启蒙初学,还是典范的流派筝曲,都是以大、中指为八度的弹弦位置-以大指为演奏旋律的主要用指,食指活动范围在大、中指八度内的四根筝弦上,这就呈传统右手技法的主要特点。 
左手传统技法是以吟揉滑按,以韵朴声为其主要特色,技法的种种变化又是地方流派的主要表现手段。首先是掌握吟揉滑按的基本概念的表现技法,进一步才足掌握具有地方风格特色的特殊表现技法。 
现代技法 
筝的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泛地借鉴和吸取其它乐器的技巧来丰富自身的表现手段。从双手弹奏到特殊音响的表现,从五声和七声音阶的排列到特殊音阶的排列都大大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根据旋律进行的规律安排用指顺序的“指序弹法”,适用于特殊音列和快速多变的旋律进行。“指序弹法”使弹弦的手指不局限于右手的大、中、食二指,而是双手的十个手指,强调指功能和手指的独立性,弹弦方法以“提弹法”为主 。这使筝的技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以点成线的“摇指技法”,是现代乐曲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使旋作连贯流畅,增强了力度,开阔了表现幅度,给现代乐曲的表现赋予新的意义。 
摇指——使用大指或食指连续的向里、向外快速弹弦,以达到音色连贯的一种古筝演奏技法。近年来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及乐曲表现力的要求,摇指这一指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并派生出以摇指为基础的多种演奏形式如八度摇、双指摇、扫摇、扣摇、多指扫摇等。 

下面对几种摇指的技法及弹奏要领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拇指摇] 

拇指摇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种摇指,是用大指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托和劈拨弦。拇指摇也根据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演奏要求及不同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四种: 

1、支腕摇——食指轻捏大指,手掌根部轻压在前岳山下的筝头处作为支点,以手腕为轴心带动手指,手型不要攥得太紧也不要张的太开需保持放松自然,可以用食指捏大指的力度来调节摇指音量的大小,这种摇指适合初学摇指的同学。 
2、扎桩摇——与压腕摇的基本要领一致,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以整个手腕作为支点而是用小指作为支架放在所要弹奏琴弦的前梁底部,弹奏时需要注意放低手腕,在初期练习中拇指劈时,需打在下面一根琴弦上以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托指时稍加一些力但无需靠弦,如托时也靠弦的话会影响指法的灵活性。 

3、悬腕摇——在前面两种摇指的基础上将指法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悬腕摇不需要任何支架,完全靠手腕的控制和力量来完成摇指,这种摇指摆脱了扎桩的局限,可以完成自前岳山到码子之间任何地方音色的要求,如游摇等。 

4、快速托劈摇——靠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手掌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在弹奏时不需食指挨着大指,所有手指都是完全放松的,保持弹奏时的自然放松手型。这种摇法在快速演奏长音或时值较长的时候一般采用扎桩(扎桩通常用无名指进行);在演奏不断变化的时值较短的一些音符时可不用扎桩。快速托劈摇法在拇指摇中是比较难的一种,前三种拇指摇主要是用手腕的力量完成,而这种摇是通过拇指关节的力量,如要弹奏的流畅自如是需要下一定功夫的。 

拇指摇在练习时,可分阶段练习,如开始在每根弦上摇四个音再逐步增加至八个音、十六个音直至可以连续、均匀、快速的弹奏摇指(除快速托劈摇外一般拇指摇以劈开头)。弹奏时指甲触弦的角度、深浅及是否正确发力都对摇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影响。 


[食指摇] 

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弹奏时要求大指轻捏在食指义甲底部第一关节处,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保持自然放松,弹奏时无需小指或食指扎桩。可用手掌根部轻轻搭在前岳山外的筝头上,也可采用悬腕摇的方法,使力量通过大臂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较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食指摇同拇指摇一样多用在旋律及长音的演奏上 

[双指摇] 

大指和食指用劈抹和托挑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双指摇一般采用悬腕摇法,大指与食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手指关节自然弯曲保持不动,其余三指自然放松,弹奏时靠手腕的力量带动。双指摇也可以用大指和中指来完成,将食指轻捏大指以控制大指的稳定性和力度,中指与大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它是在拇指悬腕摇的基础上加入了中指,来共同完成一个连续和弦的效果,但难度增加了许多,需要勤加练习。双指摇也有少数人使用食指和中指来弹奏的。 

[扣摇] 

在右手用摇指弹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上或用食指和大指将弦轻捏住,并在前梁及码子之间根据乐曲的要求左右移动。扣摇在乐曲中主要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如乐曲《战台风》)。 

[扫摇] 

中指在八度音程内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相结合的技法,扫摇是在摇指的基础上加入了扫,所以一定要先把摇指练好,再有节奏的加入中指的扫(即中指向里快速勾弹两弦以上),然后逐步在练习中增加扫摇速度和连贯性。 

[多指扫摇] 

多指扫摇同我们平时弹奏的扫摇不同,它不是在悬腕摇的基础上(因为悬腕摇是用食指捏住拇指来控制和辅助完成的),多指扫摇是在快速托劈摇得基础上演奏的,他需要食指和中指有时也包括无名指轮流扫弦来与拇指的摇指相结合,这一指法非常难所以很少使用。

7. 古筝弹奏有哪些传统技法

弹筝弹筝姿势  弹筝姿势有立式、盘式、跪式、坐式等,通常以坐式为主.  坐式弹筝姿势:筝放置在筝架或琴桌上,琴凳置筝的右侧(即靠近筝首处)。坐时身体靠近筝的右端,距筝约15公分。两腿于筝架下自然分开,双足一手型弹筝强调自然手型,即人站立时两手自然下垂的放松状态的手型。根据演奏的需要,大指略微展开,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这种放松的自然手型,不仅展示在静止的状态,也呈现于演奏的过程之中;不仅是右手弹弦的基本形态。也是左手按弦、弹弦的基本形态。
弹弦位置  右手弹弦位置在距前梁3公分处,这是初学练习的基本弹弦位置。而最佳触弦点,则是在发音弦段(前梁至筝柱)的八分之一处。此处正好是本音第三个八度的泛音位置,这个位置弹弦声音纯净响亮,为基本音质的最佳弹弦点。介于筝柱的排列,弦的长短不等,八分之一的最佳弹弦点的变化就比较大,弹弦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大。演奏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音色(明与暗,刚与柔),在弦段位置上的活动范围将更大。  在基础训练中,要掌握基本位置的弹奏和最佳弹弦点位置的弹奏,还要学会在不同的弦段上选择不同的音色,丰富我们的表现手段。一般说来,靠近前粱处发音明亮,音质较刚;靠近筝柱二分之一处音色较暗,发音柔和。我们可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变化,切忌弹弦位置僵化在一个点上。
按弦位置  韵昧,为筝之特色。左手按弦位置的恰当,对技巧的表现起决定的作用。理想的按弦位置距筝柱左侧约16公分处,这是根据筝弦的张力和左手伸展的适度来决定的。我们常见的不适当的位置往往都超过20公分。因为距筝柱越近,琴弦的张力越大,弦紧按不去;距筝柱越远,弦就越软,按弦的张力就小些。有些弹筝者为了按滑时用力轻松些,左手就伸展得远,这样按弦位置就改变了。左手过度伸展,增加了手臂的负担,演奏形态变得不自然,按滑又往往触及面板。常见一些筝的左侧面板上按有不少指甲印迹,就是按弦位置不当造成的现象。基础训练中要注意左手按弦位置的准确自如,这样左手技巧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弹弦方法  筝的基本弹弦方法有两种:夹弹法和提弹法。 夹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呈45度,发青厚实,音质饱满。弹奏时往往是无名指自然依放在筝弦上,使手有所依托,保持手型自然松弛。夹弹法是初学弹筝的基础弹法,也是传统技法的基本弹法。  提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下方到斜上方,角度呈45度,发音清脆,音质干净。弹奏时往往是无依托,悬手弹。基础训练时切忌手型紧张,仍需保持手刑的自然松弛状态。提弹法是快速练习的重要弹法。  除这两种基本弹弦方法外,触弦的深浅,触弦角度的调整,触弦速度与力度的不同都给筝的发音带来极大的变化。在基础训练中要学会掌握不同的弹弦方法,学会调整触弦的角度、力度、速度,自如地运用到乐曲表现中去。
按弦方法  左手按弦方法就是通过按抑筝弦,控制筝弦的张力和音高,变化右手弹弦后的余音,达到“按弦取韵”、 “以韵补声”的目的。  按弦动作要领:肩臂放松,自然曲肘,手腕与手背平行,食指、中指自然弯曲置筝弦上,用指尖肉垫按抑筝弦,按弦意念在食、中指指尖上,切忌下压手腕。
传统技法  右手传统技法主要是指大、中、食三指的运用。不论是托、劈、勾、剔、抹、挑,还是撮、轮、摇等诸多技法,其核心原则是:以大指为轴心,五声音列八度内的勾搭技法为特点的技法规律(大指向外弹弦称之“托’,中指向里弹弦称之“勾”,勾托配合民间称之“勾搭”)。不论是启蒙初学,还是典范的流派筝曲,都是以大、中指为八度的弹弦位置-以大指为演奏旋律的主要用指,食指活动范围在大、中指八度内的四根筝弦上,这就呈传统右手技法的主要特点。       左手传统技法是以吟揉滑按,以韵朴声为其主要特色,技法的种种变化又是地方流派的主要表现手段。首先是掌握吟揉滑按的基本概念的表现技法,进一步才足掌握具有地方风格特色的特殊表现技法。
现代技法       筝的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泛地借鉴和吸取其它乐器的技巧来丰富自身的表现手段。从双手弹奏到特殊音响的表现,从五声和七声音阶的排列到特殊音阶的排列都大大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根据旋律进行的规律安排用指顺序的“指序弹法”,适用于特殊音列和快速多变的旋律进行。“指序弹法”使弹弦的手指不局限于右手的大、中、食二指,而是双手的十个手指,强调指功能和手指的独立性,弹弦方法以“提弹法”为 。这使筝的技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以点成线的“摇指技法”,是现代乐曲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使旋作连贯流畅,增强了力度,开阔了表现幅度,给现代乐曲的表现赋予新的意义。       摇指——使用大指或食指连续的向里、向外快速弹弦,以达到音色连贯的一种古筝演奏技法。近年来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及乐曲表现力的要求,摇指这一指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并派生出以摇指为基础的多种演奏形式如八度摇、双指摇、扫摇、扣摇、多指扫摇等。

古筝弹奏有哪些传统技法

8. 古筝的弹奏技法 文化底蕴的展现

古筝的弹奏技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传统技法
 
 右手传统技法主要是指大、中、食三指的运用。不论是托、劈、勾、剔、抹、挑,还是撮、轮、摇等诸多技法,其核心原则是:以大指为轴心,五声音列八度内的勾搭技法为特点的技法规律。
 
 不论是启蒙初学,还是典范的流派筝曲,都是以大、中指为八度的弹弦位置——以大指为演奏旋律的主要用指,食指活动范围在大、中指八度内的四根筝弦上,这就呈传统右手技法的主要特点。
  
 左手传统技法是以吟、揉、滑、按,以韵补声为其主要特色,技法的种种变化又是地方流派的主要表现手段。首先应掌握吟、揉、滑、按的基本概念的表现技法,进一步才能掌握具有地方风格特色的特殊表现技法。
 
   
 
 2、现代技法
 
 筝的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泛地借鉴和吸取其它乐器的技巧来丰富自身的表现手段。从双手弹奏到特殊音响的表现,从五声和七声音阶的排列到特殊音阶的排列都大大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根据旋律进行的规律安排用指顺序的“指序弹法”,适用于特殊音列和快速多变的旋律进行。“指序弹法”使弹弦的手指不局限于右手的大、中、食二指,而是双手的十个手指,强调指功能和手指的独立性,弹弦方法以“提弹法”为主。这使筝的技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点成线的“摇指技法”,是现代乐曲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使旋作连贯流畅,增强了力度,开阔了表现幅度,给现代乐曲的表现赋予新的意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