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歌括四百味歌决

2024-05-05 09:37

1. 中药药性歌括四百味歌决


中药药性歌括四百味歌决

2. 中药四百味歌括


3. 药性歌括四百味、黄连

    黄连   
        [歌诀]  黄连味苦,泻心除唁①,清热明眸②,厚肠③止痢。
     [译注]  黄连味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所以能泻心火,治心火旺的心烦不眠和热病心烦或神昏说胡话,并能清热明目,治目赤肿痛;还能增强胃肠功能而止热痢。本品还有凉血解毒作用,可以用于热毒痈肿疔疮等外症。
     注  ①澧(hu):音忽,多睡。这里作昏糊似睡解。
   ②眸(móu):音谋,眼睛的瞳孔。
   ③厚肠:增强胃肠功能的意思。
        [应用]  用治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谚语,常与犀角、黄芩、山栀、生地等药同用;若治阴血不足,水枯火炎,心烦失眠者,多与阿胶、白芍、鸡子黄同用;若治心火内炽,血热吐衄者,又常与大黄、黄芩同用。用治湿热泻痢,属初起表证未罢者,多与葛根、黄芩同用;属下痢不爽、里急后重者,多与木香同用;属热毒血痢者,又常与黄柏、白头翁、秦皮同用。用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者,常与知母、天花粉同用,若为肝火犯胃,呕吐吞酸者,又常与吴茱萸同用。用治火毒疮疡,目赤肿痛等证,内服外用均有良效,配黄芩、黄柏、连翘水煎服,治火毒疮疡效佳;单用煎汁点眼,可治目赤肿痛;配枯矾、青黛外用,治耳内疖肿、中耳炎有效。
     (用量用法)  1.5~5克,研末吞服1~1.5克,一日三次。炒用减低寒性,姜汁炒用于止呕,酒炒清上焦火,猪胆汁炒泻肝胆实火。
     〔使用注意〕  不宜久煎。非实火湿热证不宜服。

药性歌括四百味、黄连

4. 药性歌括四百味的介绍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于中医药工作者、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5. 药性歌括四百味原文

《药性歌括四百味》歌括辑录
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宜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立见吉凶。
1.人参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2.黄芪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白茯苓、赤茯苓)附:茯苓皮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
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 附:鲜生地
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10.熟地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药性歌括四百味原文

6. 药性歌括四百味、甘草

    甘草   
         [歌诀]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译注]    甘草味甘,生用性微寒,炙用性微温。它能调和各种药物的偏性,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炙用能补脾益气,可治脾胃虚弱,并可润肺止咳嗽;生用能泻火解毒。  
        [应用]   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多配伍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用治气喘咳嗽,属风寒犯肺者, 多与麻黄、杏仁同用; 属肺有郁热者, 可在上述配伍基础上加入大量生石膏,以清宣肺热。 用治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 常与芍药同用。 用治痈疽疮毒, 常与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若为咽喉肿痛, 又常与桔梗、牛蒡子等同用。 用治食物或药物中毒 ,可单用本品水煎服,或与绿豆同用,以加强解毒之力。  此外,与作用强烈的药同用,或入寒热并用的方中,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功效。  
       (用量用法)2~10克。清火宜生用,补中宜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甘缓壅气,能令人中满,故湿盛胸腹胀满及呕吐者忌服。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均忌同用。久服较大剂量的甘草,每易引起浮肿,使用也当注意。 

7. 药性歌括四百味的评价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学习中药的启蒙读物,它以四言韵的形式,介绍了40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内容简明扼要,押韵和谐,读之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是学习中药知识的启蒙文言,数百年来广泛流传,深受初学者的欢迎。但是歌体文字比较简奥,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中药知识,由于该书年代久远,古今词义已有变化;又因四言韵文所限,难免有以辞害意之嫌。本词条可点击有关中药内链,就可找出其详细相关内容。

药性歌括四百味的评价

8.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芷

   白芷  
        [歌诀]  白芷辛温,阳明①头痛,风热搔痒,排脓通用。[译注]白芷味辛,性温。它能发表散风寒,善治风寒侵犯阳明经引起的头额作痛,是风寒感冒的常用药。又能祛风湿,治皮肤风邪湿热所致的湿疹搔痒。此外,还有活血排脓作用,所以又是痈疽疮毒等外症的常用药。
     注①  阳明:即阳明经,是十四经络之一。这里指阳明经受风寒引起的头痛。
       [应用)  用治风寒感冒、 恶寒发热、头额作痛、鼻塞者, 常与紫苏、细辛、荆芥等同用; 若治风热感冒,头额作痛, 多与金银花、连翘、葛根等同用; 若治风寒感冒挟湿,恶寒发热、头额作痛、肢体疫重者, 又常与防风、羌活、独活等同用; 若治表证已罢,头痛时作,缠绵日久的头风头痛, 又常与川芎、荆芥穗、细辛、蔓荆子等同用。 治牙痛,属风冷者, 常与细辛、蔓荆子、露蜂房同用; 属风热者, 常与石膏、黄连、升麻等同用。 用治风湿痹痛 ,常与威灵仙、细辛、独活等祛风湿药同用: 用治鼻渊, 又常与辛夷、苍耳子、薄荷等同用。 用治风湿疹痒, 多与地肤子、苦参、白藓皮等同用, 用治痈疽疮毒初起表证未罢者 ,常与荆芥、防风、金银花等同用: 若为脓成未溃者 ,又常与蒲公英、穿山甲、贝母、天花粉等同用。此外,与白术、乌贼骨、小茴香等同用, 又可治寒湿带下。 
     [用量用法]   3~10 克。外用适量,研末敷。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温燥, 耗散气血,故不宜于阴虚火旺之证。痈疽溃后宜渐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