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起因

2024-05-18 12:07

1. 新闻两则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起因

横渡长江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国民党统治虽然已经面临总崩溃的局面,却一面展开“和平攻势”,玩弄和谈骗局,争取喘息时间,以便伺机反扑;一面积极部署所谓“千里江防”,企图以此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并且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4月22日2时,解放军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苏省江阴的长达五百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

新闻两则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起因

2. 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新闻的结构层次

结构层次可分为以下内容:
1、标题: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
2、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3、时间:1949年4月20日午夜起至4月21日。
4、地点:安庆、芜湖之间。
5、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的渡江战役。
6、经过与结果:二十日夜,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安庆、芜湖线,二十一日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在公元1949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写的一篇新闻,原载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扩展资料面对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笔,仅用193字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
消息文字简洁,语言凝练,平实中显示出宏大的气势。消息以叙述展开,其中穿插白描:“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寥寥十二字,就勾勒出了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壮阔场面,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3.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原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根据具体问题类型,进行步骤拆解/原因原理分析/内容拓展等。具体步骤如下:/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4.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的标题是什么?

1、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主题:该新闻稿报道了横渡长江作战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国民党军队布设的防御阵地,横渡长江,胜利进军的态势。
4、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扩展资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该篇新闻通过对渡江战斗的报道,反映当时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力量的对比上已占有压倒优势。国民党之抵抗已是“甚为微弱”、“毫无斗志”。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打破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计划,对解放全中国有重大意义。
全文描述精当,展现了解放军胜利渡江的雄伟场面。报道了从九江到江阴三路大军的渡江作战,迅速、及时,有新意。
其中描述解放军东路战事可谓神来之笔。时任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的汤恩伯自以为东面防线很巩固,于是赶赴面对解放军中路军的芜湖督战,结果正是这一天,东面防线被解放军攻破。说明国民党政府已是穷途末路、垂死挣扎,已改变不了战争的进程。

5. 《新闻两则》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属于本文的议论部分,使用的是:对比句。
它的作用是:通过分析对比,更加明确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新闻两则》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6.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文章结构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包含的信息有:兵力强盛、战线长、战势猛、战绩大;[其作用是:简述渡江战役成功]主体:20日夜起……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7.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精彩,请你说说它的精彩之处。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精彩: 点明主题,突出文章中心,  表达了胜利豪情。一个“横”字境界全出,很形象地展示出百万雄狮那种昂扬的斗志、浩大的声势、磅礴的气势,顽强拼搏,锐不可当,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并能吸引读者。而“渡过”一词太平淡,告诉人们的只是一种结果。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新闻稿,报道的是我三路大军渡江的战况。当时的情况是:首先中路军渡江,从20日夜起24小时内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西路军和东路军同时渡江,至发电时止(22日22时),西路35万大军已渡过2/3(并未全部渡完),余部23日可渡完。而东路35万大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仍未全部渡完),因此在发电时百万大军并未全部渡过,文中的标题毛泽东用“横渡长江”而不用“渡过”体现了新闻用语的准确性和报道的真实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精彩,请你说说它的精彩之处。

8. 用新闻方式描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的一个片段

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年4月23日 电  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 1949年4月25日 《东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