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后pc时代

2024-05-18 01:39

1. 简单介绍后pc时代

有这样一种讲法,如果以公元2000年作为科技史的一个分水岭,那么公元2000年之前可以称之为“PC”(Personal Computer)时代;而公元2000年之后则被称为“后PC”(Post-Personal Computer)时代。
,「后PC时代」是以网路应用为主,各种电子设备也将具备上网功能。后PC时代的网路通讯的两大特色为「无限」与「无线」。「无限」指得是上网的工具与应用将无所限制,「无线」代表的是人们将慢慢远离有线传输。

简单介绍后pc时代

2. PC是如何诞生的?

PC是英文“微型电子计算机”的缩写,随着人类迈入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正从各个方面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但是,我们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电子计算机是一台非常昂贵的庞然大物,人们根本不可能把这样的庞然大物搬回自己的家中,这就好像现代人不可能为了在冬天洗上热水澡,就在家里装一台浴室用的锅炉一样。那么,昂贵而庞大的计算机是怎样演变为适合个人使用的PC机,从而走入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呢?让我们从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问世说起吧!
我们知道,电脑强大的处理信息的功能,来源于它有一个由集成电路芯片构成的微处理器,现在我们所用的电脑的微处理器基本上都是由美国的英特尔公司生产的,也正是这家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PC机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1971年,世界上第一个通用微处理器Intel4004正式问世,它是由霍夫·范金同日本Busicom公司的技术人员希马一起设计的。这个芯片由2300个晶体管组成,支持45条指令,在1兆赫下运行,我们称它为第一代微处理器。按今天的标准衡量,它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得可笑,但正是这个看起来非常原始的芯片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972年,第二代8位微处理器Intel8008出现,它集成了3500个晶体管。由于有8位的数据宽度,所以它能处理字符型数据。不过,这些产品究竟有没有市场,只有4年历史的英特尔公司自己也搞不清楚。为避免亏本,公司停止了微处理器的设计工作并解散了设计班子。
然而,这种新产品却出人意料地畅销。英特尔开始意识到这种芯片的潜力,重新组织了班子,于1974年推出后继产品8080,它有6000个晶体管,2兆赫时钟频率,这种芯片受到市场的欢迎。
与Intel8080先后问世的8位芯片还有:1974年摩托罗拉公司楚克·培德和查理·梅力设计的6800微处理器,它有4000个晶体管,主要用于商业机器和汽车控制。1975年,范金和希马设计了Z80微处理器,它有8500个晶体管,8位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2.5兆赫时钟频率。因为范金曾在英特尔公司工作过,所以Z80很像8080的改进版本。它的指令集与8080类似,但功能有所增强,速度有所提高。
1975年1月,一家名为Altair的公司采用这种芯片制成Altair8800计算机,并存知名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当年的1月号上,把Altair8800称为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后来人们认为这才是PC机真正的祖先。
虽说Altair8800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它的外形与今天的PC机有着天壤之别,它没有显示器,没有键盘,面板上有指示灯和开关,给人的感觉只是一个仪器箱。PC机真正的雏形应该是后来的苹果机,它是由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和他的同伴,在一个车库里组装出来的。这两个普通的年轻人坚信电子计算机的大众化、平民化时代到来了,他们的理想是制造普通人都买得起的PC机。
车库中诞生的苹果机在美国高科技史上留下了神话般的光彩。与乔布斯“英雄所见略同”的是两位年轻的大学生保尔·艾伦和比尔·盖茨。当时正在波士顿的保尔·艾伦看到了1975年1月号《大众电子学》上的关于第一台微型计算机Altair8800的报道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马上告诉正在哈佛大学读法律的好朋友比尔·盖茨。面对Altair8800,他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决定为这种机器编写BASIC解释程序。为此,比尔·盖茨不顾从事律师职业的父亲的殷切期望,中止了自己在哈佛法律系刚读了一年的学业。两个年轻人在1975年创建了微软公司,不久便出售BASIC及其他可在许多不同平台上运行的计算机语言软件。
微软公司充满神奇色彩的发迹史,在个人计算机的历史上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因为当许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硬件的时候,盖茨和艾伦能够认识到软件将成为计算机工业的重要力量,并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这大概算得上通常人们所说的先知先觉者的洞察力吧!当然,这种先知先觉带给比尔·盖茨的回报也是史无前例的:凭借着知识、创新精神和商业天才,比尔·盖茨的个人财产达到数百亿美元,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首富。
微软公司的软件给已形成雏形的PC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人们带着惊喜和希望迎接微型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3. 电脑发展史是什么?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

电脑发展史是什么?

4. 电脑发展史

发展历史
(1)大型主机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是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2)小型计算机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一次“缩小化”,可以满足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处理要求,成本较低,价格可被接受;
(3)微型计算机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二次“缩小化”,1976年美国苹果公司成立,1977年就推出了AppleII计算机,大获成功。1981年IBM推出IBM-PC,此后它经历了若干代的演进,占领了个人计算机市场,使得个人计算机得到了很大的普及;
(4)客户机/服务器
  即C/S阶段。随着1964年IBM与美国航空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全球联机订票系统,把美国当时2000多个订票的终端用电话线连接在了一起,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客户机/服务器阶段,这种模式至今仍在大量使用。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中,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而客户机是网络的基础,客户机依靠服务器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资源,而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网络必须的资源。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
(5)Internet阶段
  也称互联网、因特网、网际网阶段。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此后经历了文本到图片,到现在语音、视频等阶段,宽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强。互联网的特征是:全球性、海量性、匿名性、交互性、成长性、扁平性、即时性、多媒体性、成瘾性、喧哗性。互联网的意义不应低估。它是人类迈向地球村坚实的一步;
(6)云计算时代
  从2008年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逐渐流行起来,它正在成为一个通俗和大众化(Popular)的词语。云计算被视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因为它使得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了可能。企业与个人用户无需再投入昂贵的硬件购置成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购买租赁计算力,用户只用为自己需要的功能付钱,同时消除传统软件在硬件,软件,专业技能方面的花费。云计算让用户脱离技术与部署上的复杂性而获得应用。云计算囊括了开发、架构、负载平衡和商业模式等,是软件业的未来模式。它基于Web的服务,也是以互联网为中心。

5. 电脑发展史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

电脑发展史

6. 电脑发展史

(1)第一代电脑(1946—1958年)

第一代电脑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因此,通常人们又称第一代电脑为电子管电脑。用水银延迟线或阴极射线管作主存储器,用磁鼓作辅助储存,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等进行输入和输出,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写程序。这一代电脑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研究。它体积庞大、笨重、耗电多、可靠性差、速度慢、维护困难。其主流机器为UNIVAC。

(2)第二代电脑(1959—1964年)

第二代电脑的硬件部分采用了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体积减小,但功能增强,这一代电脑又被人们称为晶体管电脑。辅助存储器采用了铁氧磁芯和磁鼓、磁盘,开始用高级语言(FORTRAN、COBOL、ALCOL等)编写程序,并出现了管理程序。该阶段的电脑使输入、输出和运算可“同步”进行。电脑的应用已经从军事领域和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它的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耗电量减少、速度加快、可靠性增强。其主流机种为IBMT00系列。

(3)第三代电脑(1965—1970年)

第三代电脑的硬件部分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晶体管,因此又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电脑。采用微程序技术和流水线技术提高了电脑的灵活性和运行速度;软件方面管理程序已经发展为操作系统,并出现了诊断程序。这一时期的电脑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以及过程控制。由于元器件体积减小、功能增强,使得电脑的体积、重量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和可靠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该阶段的主流产品是IBM-svsteIn/360。

(4)第四代电脑(1971年至今)

第四代电脑的硬件部分采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光盘。外部设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软件更加丰富,并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行业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新型的工业部门。电脑的体积、容量、功耗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可靠性等有了大幅度提高。微型电脑的出现,开始形成网络。

7. 电脑发展史

发展历史
(1)大型主机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是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2)小型计算机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一次“缩小化”,可以满足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处理要求,成本较低,价格可被接受;
(3)微型计算机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二次“缩小化”,1976年美国苹果公司成立,1977年就推出了AppleII计算机,大获成功。1981年IBM推出IBM-PC,此后它经历了若干代的演进,占领了个人计算机市场,使得个人计算机得到了很大的普及;
(4)客户机/服务器
  即C/S阶段。随着1964年IBM与美国航空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全球联机订票系统,把美国当时2000多个订票的终端用电话线连接在了一起,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客户机/服务器阶段,这种模式至今仍在大量使用。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中,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而客户机是网络的基础,客户机依靠服务器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资源,而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网络必须的资源。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
(5)Internet阶段
  也称互联网、因特网、网际网阶段。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此后经历了文本到图片,到现在语音、视频等阶段,宽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强。互联网的特征是:全球性、海量性、匿名性、交互性、成长性、扁平性、即时性、多媒体性、成瘾性、喧哗性。互联网的意义不应低估。它是人类迈向地球村坚实的一步;
(6)云计算时代
  从2008年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逐渐流行起来,它正在成为一个通俗和大众化(Popular)的词语。云计算被视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因为它使得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了可能。企业与个人用户无需再投入昂贵的硬件购置成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购买租赁计算力,用户只用为自己需要的功能付钱,同时消除传统软件在硬件,软件,专业技能方面的花费。云计算让用户脱离技术与部署上的复杂性而获得应用。云计算囊括了开发、架构、负载平衡和商业模式等,是软件业的未来模式。它基于Web的服务,也是以互联网为中心。

电脑发展史

8. 电脑发展史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