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商鞅

2024-05-08 20:18

1.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商鞅

有肯定与否定两派观点。多数持批评态度。
1、正面评价
毛泽东: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2、负面评价
《旧唐书》:商鞅执法严酷,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 ,汉昭帝时的贤良文学也认为商鞅的严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将商鞅称为酷吏。

扩展资料
商鞅最后下场
靠着商鞅的法度,秦国打造了一支虎狼之师,攻城略地,扩大地盘,国力也逐步攀升,很快就傲视东方诸国了。
商鞅本人,不懂进退,秦孝公在位时,对他很信任,他立下莫大功劳的同时,得罪了秦国贵族。为了法令得到很好的实施,他甚至割掉了太子老师公子虔的鼻子。因此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告谋反,不得已与前来抓捕的官军力战,最后战死,尸首被拉回去五马分尸。
商鞅虽死,制度不变。秦国沿袭的还是他那一套,因此最终还是靠他的政策统一了天下。 至于张居正,明室主少母寡,国之权柄,全在他一人之手,虽为臣子,行使的却是天子权力。硬靠着自己的本事,将明朝这辆马车从泥沼里拉上来,走回正轨,续命几十年。因此称他为有明一代三百年第一政治家,毫不为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商鞅

2. 历史对商鞅的评价

有肯定与否定两派观点。多数持批评态度。
1、正面评价
毛泽东: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2、负面评价
《旧唐书》:商鞅执法严酷,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 ,汉昭帝时的贤良文学也认为商鞅的严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将商鞅称为酷吏。

扩展资料
商鞅最后下场
靠着商鞅的法度,秦国打造了一支虎狼之师,攻城略地,扩大地盘,国力也逐步攀升,很快就傲视东方诸国了。
商鞅本人,不懂进退,秦孝公在位时,对他很信任,他立下莫大功劳的同时,得罪了秦国贵族。为了法令得到很好的实施,他甚至割掉了太子老师公子虔的鼻子。因此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告谋反,不得已与前来抓捕的官军力战,最后战死,尸首被拉回去五马分尸。
商鞅虽死,制度不变。秦国沿袭的还是他那一套,因此最终还是靠他的政策统一了天下。 至于张居正,明室主少母寡,国之权柄,全在他一人之手,虽为臣子,行使的却是天子权力。硬靠着自己的本事,将明朝这辆马车从泥沼里拉上来,走回正轨,续命几十年。因此称他为有明一代三百年第一政治家,毫不为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

3. 你怎样评价商鞅这个人?

他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他自己制定的标准自己能严格执行,这点是君子之行,正所谓“勿谓言之不预也”,又“人无信不立”。
“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大概是最早的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司法操作了,有魄力,有搞头。
“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这多是为商鞅变法所侵犯利益者的攻击之辞了,不然怎么好攻击他啊。
商鞅初在卫地留学,有人对卫候说:你用他就早提拔,不用就杀了他,秦国以免给别国提拔起来对卫国不利,有人劝他逃走。他说:卫候用我,我何必逃;卫候不用我,此言也必不为卫候采纳。事后果然,商鞅可谓思虑缜密。
惜乎商鞅,变法强秦,却不知进退,终导致秦孝公崩,而其五马分尸弃市。

你怎样评价商鞅这个人?

4. 评价商鞅是一个怎样的人

  负面评价
  由于独尊儒术的缘故,历史上对于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快速改革的商鞅的评价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千百年后的人们还蔑称秦国为虎狼之国。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后人又说:“卫鞅入秦,景监是因。王道不用,霸术见亲。政必改革,礼岂因循。既欺魏将,亦怨秦人。如何作法,逆旅不宾!”
  正面评价
  但是也有人肯定商鞅,比如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这是在肯定商鞅的治国方略。”而资治通鉴中说:“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虽说商鞅刻薄,所谓“乱世用重典”本也无可厚非,反而说明商鞅之诚信品质。梁启超也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与管仲、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和张居正同列(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列出“中国六大丞相”为管仲、商鞅、诸葛亮、王猛、王安石、张居正。与上面的“中国六大政治家”相比,是将李德裕换成王猛)。在现代,尽管有少数不同声音,但大多数人承认商鞅是一个敢于触动旧势力、敢于改革的英雄。

5. 历史上的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商鞅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他醉心于改革,把一个落后的秦国变成东方六国不敢小觑的强秦;他不徇私情,推行严刑峻法,断送了自己的后路;他追求功名,不计得失,后世对其褒贬不一。

商鞅,处于诸侯国征战不息的战国时代,他原为卫国人,倾心研究法家“法”“术”“势”,对“霸道”博有见地。然而,命运不济,在卫国处处受到人们排挤,不能一展才华。无奈之下,他选择离开了卫国,向其他诸侯国展示自己的本领。

当时,秦国自穆公时起,已经夺取了大部分西戎之地,向西已无发展,只好向东方发展。可是,面临齐、楚、韩、赵等东方六国,秦国始终不敢越过函谷关,仍然处在关中大地上发展。
或许,老天眷顾了他,不忍他的才能被埋没。他来到了一直渴望成为强国的秦国。他一到秦国,就求见了见贤思齐的秦孝公,两人彻夜畅谈,商鞅把自己的许多改革想法源源不断地向秦孝公进行了讲解,得到了国君的认可和支持。为了取信于民,能够更好地让人看到秦国改革决心,他在国都城门“立木为信”,赢得百姓信任认可,奠定了改革的群众基础。


为了彻底改变秦国旧贵族的想法,他不顾后果,对太子的老师实施了割鼻之刑,这也为他在秦孝公死后,自己被车裂、族灭埋下了祸根。
在秦国,他从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废除了延续数百年的井田制度,开辟了阡陌,让百姓的田地得以相互连通,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许多原本荒废的土地得到开垦;推行郡县制,加强了秦国国君对各地的统治,使各地得以牢牢掌控在国君手中;实行奖励军功,改变世勋,让底下层士兵能够在战争中看到自己的希望,鼓励了他们勇往无前……
经过商鞅的一系列改革,秦孝公后期的秦国已经屡次出兵函谷关以东,此后,各诸侯之间的战略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史上的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6. 商鞅的历史评价

 蔡泽: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成秦国之业。 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司马迁: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 桑弘羊: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动而地割,兵休而国富…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刘歆:夫商君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法令必行,内不私贵宠,外不偏疏远。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奸息。 班固: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伯,东雄诸侯诸葛亮: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 杜佑:历观制作之旨,固非易遇其人。周之兴也得太公,齐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隋氏有高颎,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 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陈启天:法学之巨子,政治家之雄也。 毛泽东: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司马迁: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旧唐书》:威刑既衰,而酷吏为用,于是商鞅、李斯谲诈设矣。商鞅执法严酷,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 ,汉昭帝时的贤良文学也认为商鞅的严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旧唐书》甚至将商鞅称为酷吏。 贾谊: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赵蕤:夫商鞅、申、韩之徒,贵尚谲诈,务行苛刻。废礼义之教,任刑名之数,不师古,始败俗伤化。此则伊尹、周召之罪人也。

7. 商鞅的人物经历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1-2]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3-4]。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商鞅的人物经历

8. 商鞅的历史评价怎么样?这个人怎么样?

正面评价肯定商鞅的,比如王安石认为: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这是在肯定商鞅的治国方略。”而资治通鉴中说:“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虽说商鞅刻薄,所谓“乱世用重典”本也无可厚非,反而说明商鞅之诚信品质。梁启超也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与管仲、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和张居正同列(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列出“中国六大丞相”为管仲、商鞅、诸葛亮、王猛、王安石、张居正。与上面的“中国六大政治家”相比,是将李德裕换成王猛)。毛泽东对商鞅评价很高,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他认为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他还说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在现代,尽管有少数不同声音,但大多数人承认商鞅是一个敢于触动旧势力、敢于改革的英雄。
负面评价由于独尊儒术的缘故,历史上对于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快速改革的商鞅的评价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千百年后的人们还蔑称秦国为虎狼之国。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后人又说:“卫鞅入秦,景监是因。王道不用,霸术见亲。政必改革,礼岂因循。既欺魏将,亦怨秦人。如何作法,逆旅不宾!”
司马迁的评价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卫鞅入秦,景监是因。王道不用,霸术见亲。政必改革,礼岂因循。既欺魏将,亦怨秦人。如何作法,逆旅不宾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