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外资的利弊有哪些

2024-05-11 23:11

1. 中国引进外资的利弊有哪些

2002 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引资大国,这证实了中国具有吸引外商的独特魅力。外资的大量引入,带给中国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国内就业矛盾暂缓。对于劳动密集型和非技术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来说,寻找廉价的劳动力是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的核心问题。中国人口众多,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 劳动力的平均价格较低。因此,世界名牌企业在设立跨国分公司时,都会考虑该因素在企业扩张规划中的地位。倚重劳动力的企业可能会倾向在中国建厂, 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力,降低成本。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设厂的举措也给中国带来好处—— 增加国内的就业岗位,适时解决部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并且缓解当前沉重的就业压力造成的混乱,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
2.产生“技术外溢”效应。技术外溢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副产品,包括工艺溢出,人力资源流动效应等,它由技术知识本身类似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即非竞争性和多样化的排他性决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当今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以市场换技术”引资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否会产生外溢效应,主要取决于两方面: 一是跨国公司的投资方
式,二是东道国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垂直型的投资是外商利用比较优势原则在各个国家间合理安排生产工序,这种方式是技术外溢的主要渠道。在它所支配的生产链条中,中间产品的进口就会增加。民族企业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索,熟悉竞争规则,加强创新力度,将中间技术的正面效果广泛地应用与传播,促进最终产品的完成,扩大制成品的出口,从而不断缩小与外企的差距,逐渐与之抗衡。这就是所谓的“干中学”效应。
3.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在中国逐渐
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外商投资带来的开发项目和方案,也促动着国内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兴产业主要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两块外商格外青睐的沃土发展最为迅猛。近几年,金融领域创新突出,其中的金融工程就是新兴产品的代表。中国加入WTO 后,实现逐步开放市场的承诺,外国银行大量进驻,他们带来全新的金融理念和金融产品,为国内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也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我国的国内同行企业为了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淘汰,也开始引进和
自行开发新兴的金融产品,促成了金融工程的兴起与发展。同时,中外合资开发新项目的比例增加。这种模式提供了国内人员与外国技术人员频繁交流的平台,学习和切磋的机会增加,进一步促进了外溢效应的产生。
二、引进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弊端
1.国内资源浪费严重,生态失衡。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吸引外商的重要因素,但是国内并没有如愿形成完善的最终产品市场。外商垂直型的投资多为进料加工,这就使在华的贸易演变为加工贸易形式,也就是说,在华的生产线只是加工链条。外商耗费我国的资源进行没有节制的生产与开发,而最终的成品又可以在我国广阔的市场上大量销售,既避免了在本国生产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又获得不菲的利润,可谓一举两得。而我国则是以牺牲大量的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换来所谓的发展,是为外人服务的发展,也是最不利的发展。另外,外商直接投资支持大量出口,出口贸易的不断增加,资源以实物形式存在于进口国, 这种外流效应,不但减少了我国居民和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机会, 而且便利了进口国的发展,浪费的同时又构造了经济发展的竞争威胁。
2.经济发展模式出现偏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拉美的一些国家走上了外资主导型的开放道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提供优惠政策等吸引大量外资进入,引资规模失控, 资本流入和流出不平衡,形成对外资的过度依赖。外资的进入的确令拉美国家的)GDP在短期内高速增长,但当全球产业风向转变,跨国公司纷纷抽出投资,转投其他国家后,这些国家迅速出现经济衰退和动荡,甚长期一蹶不振。但这种以牺牲本国经济为代价来实现短期阶段性而非长久性的高速发展,所谓拉美化现象并非只是拉美国家独有。由于中国企业依赖外商提供技术,自我创新能力不强,处在被动的角色,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的配套能力很低。因此,在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且依靠外资严重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外源经济崇拜”和“内源经济歧视”。以我广东为例,一方面外源型经济地区的发展快速推动着GDP增长,一方面内源型经济主体却难以分享GDP增长繁荣带来的“红利”。另外,由于对外资引进的监管还不十分规范,一些不法外商打着投资的幌子进行投机活动,严重影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国际社会预期人民币走势上升之风强劲,大量资金流入国内,这其中就存在数量不少的“热钱”。这些游资,待人民币升值大赚一笔后迅速抽逃,使我国经济不仅受益减少,而且也会加剧不稳
定性。这种偏差的模式会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潜藏着矛盾和危机。
3.导致“繁荣而不富裕”的怪圈。近来,中国始终以较高的!"# 增长速度迅猛发展, 出现繁花似锦的经济形势。也因此,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中,仍然保持飞速经济增长的中国被誉为神话的创造者。而这其中的一部分功劳则要归功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外资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是我国的GNI(国民总收入)水平并没有取得与GDP 的同步高速发展。也就是说,在我国较高的GDP下,居民的收入并没有达到同等的富裕水平。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怪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首先要了解,GDP的核算包括了在一国长期经营发展的外资企业所创造的社会财富。而我国较
高的GDP水平,很大程度是依赖外资达到的。外资企业良好的经营效益拉动GDP增长的同时,由发展形成的大量利润也由外商占有。在此情况下的国民总收入自然不会与GDP 完成共同的步调一致的增长,GNI小于经济发展创造的财富,就出现了我国国家繁荣,人民不富裕的怪现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出现.

中国引进外资的利弊有哪些

2. 中国都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品牌被外资企业收购了呢?


3. 请问国内比较常见和有名的汽车牌子有哪些?(包括外资品牌)

自主品牌有:奇瑞、比亚迪、吉利、华晨、长丰(猎豹)等,卡车有福田、东风等。 

其他的品牌:疯田、笨田、删淋、你丧,临墓、五尸淋、抱蚂、笨吃、血腐烂、泪咳儍死,凄鸭、馅袋、憋咳、大粽、鼾马等等等等,很多啊。 

不过由于起步晚,目前国内轿车市场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还较小,奇瑞、比亚迪、吉利都很不错,发展是挺快的,希望他们能撑起我国的汽车工业,同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支持他们。

请问国内比较常见和有名的汽车牌子有哪些?(包括外资品牌)

4. WTO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对中国到底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弊端?请举一些例子详细说明

  加入WTO并不是中国单方面的要求,而是各国共同的要求,因为大家各有各的需求,所谓“双赢”并不完全是虚言。我个人认为,中国政府要求加入WTO更多的是出於政治上的考虑,而不是经济上的考虑。世界经济的格局,以及各发达国家主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与中国是否加入WTO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如果将世界经济比作一个金字塔结构,占据顶端的是信息产业,这一市场美国雄据霸主地位;第二层级是金融产业,这方面英国占有强势地位,仅此一项,即为英国的人均GDP贡献了1万美元;第三层级则是制造资本品(生产机械)的行业,这方面以德国为主,瑞典等国也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第四层级是高品质的技术密集型的终端消费品,这一市场以日本产品为主。这四个层级的市场被发达国家瓜分完毕,目前处於相对稳定状态。第五层级则是劳动密集型的终端消费品,这是一个高风险市场,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拥挤在这条路上,竞争相当激烈。中国加入WTO,舆论一致认为是开放 近1 3亿人的市场,但如果考虑中国人的实际购买力,便明白这个市场实际上不能按人头计算。以美国纺织业的过激反应为例,我认为他们只是被想象出来的前景吓怕了,因为中国的棉纺织品在国外市场上,只不过是中下层人士的消费选择,在技术层面上根本无法进入与美国、日本等国同类产品的竞争行列。至於中国的三资企业生产的服装、玩具与电子三大类劳动含量较高的产品,在世界各国的市场占有率本来就已不低。

  反观中国,就会发现,高科技领域中国本身是弱项,外国资本长驱直入。以电讯市场为例,外国资本如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品牌早已占去了绝大部份市场份额。这一市场中,公款消费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除掉市场扩张的因素之外,还必须考虑消费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同一公款消费群体不断对电话更新换代而实现的。至於汽车市场,现在正在以各国汽车制造商与中国同类厂家合作生产的形式在进行瓜分。

  总之,中国加入WTO以后,对世界经济格局从总体上来说,只会引起微调,不会引起非常大的变动。如果仅仅从投资利润来说,从经验上看,外国资本在中国这种新生市场上获得的利润远较成熟市场上多,这一点属於各跨国公司的机密,但相信各国公司自有一本帐。所以与其说是中国需要加入WTO,还不如说是世界各国需要中国这一新生的庞大市场。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将会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凡了解中国国情的专家都明白所谓“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与农民)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仅从农业投入的成本与效率来说,中国以小农户为生产单位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根本无法与现代化大农业竞争。如果缺乏有力的保护政策,中国小农会陷入20世纪20~30年代江浙一带小农经济破产的境地。

  有人说加入WTO会带来一千万个就业机会,但却避免谈另一个问题,即将会有更多的人失去就业机会。尤其是过剩的素质低下的劳动力。可以断言,人才准备充足的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以及其它开放城市由於积累了经验,能够较好地利用加入WTO 带来的机会,而另外一些落后地区,则无法利用这种机会,这会加大地区差距。而知识差距则会导致知识层次不同的人群发生更大的贫富分化。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中国近些年来的问题充分表明,中国已在各方面出现“拉美化 ”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加入WTO所带来的好处与其说是经济上的,还不如说是政治上的。中国的改革从来是“危机推进型”的,只有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时才会被迫背水一战,进行改革。而一旦加入WTO,我们会因为置身於“软政权化”状态下的各种尖锐矛盾中被迫进入“背水一战”的境地——这就是我主张加入WTO的主要理由。

5. 中国所有品牌摩托车介绍

所有机动车都要证件齐全才可以上路 两轮摩托车需要E照,看你的车多大的排量, 排量在50CC以下的挂助力车牌,无需驾驶证, 排量50CC的挂蓝底车牌,需要持F证, 排量50CC以上的挂黄底车牌,需持E证, 三轮摩托车请去考D证三轮要D照,牌子肯定要有才行

中国所有品牌摩托车介绍

6. 求:用数据说明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已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总体运行良好,其工业增加值、出口额、税收、银行结售汇顺差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国民经济总量,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增量中所占比重继续提高,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2003年现存注册运营的约23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企业约16万家),实现工业增加值达111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高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幅(17.00%)3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增加值(41045亿元)的27.22%,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出口额达2403.41亿美元,同比增长41.43%,出口增加值704.0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增加值(1128.05亿美元)的62%。 

外商投资企业银行结售汇顺差值654.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80%,占全国银行结售汇顺差值(1217.22亿美元)的53.74%,是同期国家外汇储备净增加值的55.99%。 

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税收42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81%,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达20.86%。外商投资企业对外依存度明显高于其它类型企业,出口值占其工业产值的45.85%,高于其它类型企业出口所占比重29.16个百分点。 

外资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专家通过纵向比较,从10个方面概括了外资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推动经济增长。据有关分析,1980-1999年间,在中国GDP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中,约有2.7%来自于利用外资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国际货币基金会研究成果说,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10.1%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中,直接由外资产生的贡献约3%。 

促进资本形成。以国内资本形成总额(GCF)计算,1983年外国直接投资仅占中国国内资产形成总额的0.9%。1993年为12.1%,1994年达到15.11%的最高水平,在2002年为10.1%,从1993年到2002年,FDI占中国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平均每年为12.5%。 

提高工业产值与增加值。外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产值的比例从1993年的9.2%增加到2002年的33.4%。此外,外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中国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从1994年的11.0%增加到2002年的25.7%。 

提升出口规模。外资企业在1993年出口金额为917.4亿美元,2002年为1699.4亿美元。外资企业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例从1993年的27.5%增加到2002年中的52.2%。 

创造外汇。2002年外商在中国的银行结售汇顺差值471.3亿美元,占中国的银行结售汇顺差值的72.7%,是同期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值的63.7%。虽然过去几年外资企业的外汇顺差并不显著,但通过比较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进出口的产品构成发现,外资企业的资本品的进口平均高于国内的10-15%。也就是说,外资企业的进口主要是资本品,而不是以原材料为主的中间品,能够形成未来的生产能力。 

缴纳税收。1993年,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税收226.6亿人民币,占中国税收总额的比重为5.7%。到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税收3487亿元人民币,占中国税收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21%。 

提供就业机会。2002年末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直接就业人员超过2350万人,占中国城镇劳动人口的比重约11%。 

促进技术转移和生产率提高。外资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技巧。过去20年,外企引进了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项目,不仅弥补了中国与外界的技术差距,还开发出许多新产品。计算表明,外资企业平均规模比国内企业大43%,资产对劳动的比率较高。除采用更多资本外,外企比国内企业资本生产率更高,劳动生产率也比国内企业高88%。在利用国内稀缺资源方面,外资企业更有效率,外资企业并没有与国内企业争夺资源,相反,外资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产生外部效应。跨国公司的进入带动了配套企业的发展,一家跨国公司进入,60%的配套商跟进,促使国产化和员工的本地化。 

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外资企业推动了中国市场竞争,其先进技术和优良业绩对中国国内企业带来了压力,加剧了中国市场的竞争,提升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对中国经济深层次贡献不容忽视 


2005年7月15日,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000932.SZ,以下简称华菱管线 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资委、发改委关于华菱管线部分国有股转让的批复。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汪俊对记者表示,合资公司将在8月下旬成立。

在华菱集团将其所持有的华菱管线法人股6.47亿股转让给米塔尔公司后,华菱管线总股本仍为17.65亿股,其中华菱集团持有国有法人股6.6亿股�占比37.673% ,米塔尔公司持有6.47亿股非国有股�占比36.673% 。这桩并购案件刷新了此前外资购并中国A股市场金额的记录,同时也是外资通过股权投资并购国有钢铁企业的第一宗。

据汪俊透露,并购经历了不少波折。米塔尔原本要持有与华菱集团相同的股份,最后关头发改委不批复,表示国资要控股。在此并购案后,发改委随即出台了钢铁产业的政策规定,不允许外资控股钢铁企业,尤其是大型钢铁企业。而在此之前,有关法律法规并没有限制外资控股钢铁企业。

许多国家对跨国购并有较为完善的监管体制,这项工作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德国,公司法规定,跨国收购中,当一个人收购德国公司25%或50%以上股份或表决权时,必须通知联邦卡特尔局。当收购产生或加强市场控制地位时,这种收购会被禁止。

2004年末,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遭遇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而2004年9月,中国五矿提出收购诺兰达矿业公司时,加拿大对并购本国自然资源公司的前景感到忧虑,并且正在酝酿采取更加严格的保障措施以及考虑是否修改法案,赋予议会对并购过程的更大的控制权。目前,在加拿大,任何价值超过2亿美元的并购协议都必须经过加拿大政府的批准后方可生效。

而在中国,跨国并购还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监督体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或并购中国企业的方式,抢夺了中国市场,对许多行业实现了垄断或处在垄断的临界点。而中国对外资并购缺乏必要的审查机关。这种现象引起了官方和民间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

在证监会、发改委等国家部委抓紧修订、出台外资并购的有关法规的同时,来自民间组织——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的一纸白皮书,对防范全球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了系统化的建议,主要包括:

一是加紧执行以《反垄断法》为主体的相关法律法规。白皮书认为,外资并购最大的直接的负面影响在于它可能导致垄断,会压制我国的幼稚工业,而克服此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手段则是《反垄断法》。
二是设立跨国并购审批机构进行审查,该执行特殊审查任务的机构可由多个部委共同组成,直接归国务院管理。

三是建立并购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首先是信息预警,要建立并购经济信息网络、档案管理系统和分析系统。

7. 新形势下,外资品牌如何进入中国市场?求解答

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改变,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也已经无需多言。中国市场巨大的消费潜能让众多还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跃跃欲试,但到底在目前的形势下,选择何种方式进入中国才是最有效最优化的?对于不同的品牌来说,答案肯定是各有侧重的。
合资: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今日的环境下,我们再谈合资,已经与上世纪八十年代迥然不同。众所周知,从1981年德国威娜与天津第一日用化学厂成立首家合资美发企业起,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数采取合资的形式,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是合资的鼎盛期。由于国外品牌拥有资金、技术、市场操作的经验,再加上合资的中方企业为其铺路搭桥,使得这些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迅猛,所向披靡,短短几年时间就攻占了大部分中国市场。例如1988年宝洁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后,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日化市场,将一些中国日化老品牌打个措手不及,很多最终被迫淡出市场。
但现在的形式显然已经今非昔比。不管是从中国整体经济规模来看,还是从化妆品行业本身的发展来观察,整个局面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大环境下探讨合资,在思路上肯定需要进行调整。欧美经济体表现疲软,人民币持续升值,这是合资的最好时机。刚刚从欧洲市场考察回来的行业专家陈曦直截了当地指出。他认为,现在的合资,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需要灵活处理,因为以前的合资更多的是建立于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基础上,外资一方是出资主要方,中方在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没有优势。拿到现在的环境下,中国的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反之,在资金和管理上都有了相当的实力,唯独在技术上,仍有很大的引进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其中的权重比例,会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很大的变化。陈曦强调,除日韩以外的外资品牌,仍然有200到300个比较有价值的品牌尚未进入中国市场,对这些品牌来说,进入中国的首选方式就是合资。OEM/ODM:制造成本之困
自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必须在国内生产才能在国内销售这一硬性规定取消,基于制造成本、交通便利、研究和开发时间、地理特征、生产/卫生许可证等其他方面的考虑,一些国外化妆品品牌便开始选择OEM/ODM的途径进入中国市场。同样,这一考虑多半还是鉴于中国的劳动力等成本优势,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而且资源丰富,许多生产原料都可以利用当地材料,这样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即便是在中国生产分灌包装出口到世界各地去,其成本也是非常低。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加入WTO后,大量的国外品牌首选OEM/ODM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催生了国内OEM/ODM的兴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盘踞了大大小小几千家OEM/ODM企业,为国外品牌进行OEM/ODM生产。
但是,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中国制造成本在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众多企业将制造基地转移到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地,因为相对而言,那些地区有更低的土地、更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如果选择这一方式进入中国,只是想实现成本控制显然已经不是最优选择。中国制造成本与其整体环境的提升密不可分,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人力素质、社会环境都很难与之相提并论。从一些坚持在中国设立制造基地的企业的想法则可以看出,中国的制造成本虽然在上升,但相对于欧美国家依然有优势,相对于东南亚一些新兴的制造基地也依然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为之付出较高的成本是可以承受的。
授权经营:试水中国市场的不二法则
除了合资和OEM,一些国外品牌通过授权中国总代理经营的方式进入中国,让自己的品牌抢占中国市场。一些国外品采取这方式,在中国市场上试水。这部分品牌,有不少是一些小众或者个性品牌,在欧美市场已经有不错的口碑。采取这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目的也很明显,一来可以减少投资风险,二来中国人更熟悉中国市场,容易打开局面,而一旦做大做强了,就可以考虑在中国设厂或者OEM/ODM,自己直接来操作中国市场。
除了授权经营外,还有一种非授权的经营(也称之为贸易货)。授权经营意味着国外品牌商授权国内销售商在指定的地区销售其产品,并有市场及品牌的管理权,但国外品牌商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做国内市场;而非授权经营则意味着双方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国内销售商有可能是从国外品牌商的下级经销商那里购买了产品,再转销到中国,这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倒货行为。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韩国爱敬,最开始在国内是无授权经销,后来爱敬在中国市场逐渐有了固定的消费者,于是爱敬就对中国市场实施了授权经营。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进不进中国市场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进入中国市场。各品牌在选择自己的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自身和市场条件,找到最优的切入点。

新形势下,外资品牌如何进入中国市场?求解答

8. 50分题 :国外,国内知名化妆品品牌,及其特点介绍。要全面哦。

  国内没研究,因为不会用。哈哈。
  我把我收藏的一篇文章复制给你,标题是《草根达人点评19大热门护肤品牌 》


  The Face Shop 和Skin Food:

  把这两个牌子放在一起是有原因的。两个都是韩国的品牌,走的是纯天然的路线,味道、包装和价钱都很讨喜。每次走进它们的专卖店,都会被缤纷的颜色所吸引。除了 护肤品 外,另外也有很多平价的 彩妆 。但是如果你期望这两个牌子的系列产品可以真正 美白 、抗皱,或淡化细纹的话,那么还是放弃吧。这两个牌子做得最好的也最有效的都是比较基础的 保湿 控油系列。最合适学生或者经济能力有限的上班族,不推荐给年龄上了25岁的女性使用。


  兰芝

  这是韩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在国内算是偏中档的牌子,单品价钱一般都在300以内。以补水保湿系列最受欢迎,其中水库系列是兰芝最明星的产品,睡眠面膜和草莓面膜也是深受大众好评的单品,其他的要差一些。彩妆里以隔离和粉饼最具性价比,但是也具有韩妆隔离和粉饼的显著特点,比如使用隔离后 脸 色会偏白一点点,粉质很细,但是不够持久。兰芝虽然不是天然品牌,但是某些明星单品还是值得一用的。


  家美乐

  这个牌子只要逛商场时稍加留意,你便到处都可以看到专柜。包装比较淳朴,首先在视觉上就给人以天然的感觉。家美乐的 护肤 系列最好用的要属玫瑰滋润系列,其次就是新出的热卖的白茶抗氧化系列。单品水平平均,价钱适中,效果非常好。剩下的薰衣草系列、木兰系列都不是特别出彩。银杏和杏仁系列价钱比较高,一般人买得少。如果你是混干或者干性肌肤,我推荐这个牌子,便宜好用。身体系列产品也非常具有性价比。


  欧舒丹

  来自法国的天然护肤大牌。很多系列都非常出彩,有适合各种肤质的明星产品,比如舒缓抗敏的蜂蜜,滋润保湿的橄榄,水凝丰盈的乳木果,抗老修护的蜡菊以及适合偏油肤质的薰衣草和杏仁苹果,几乎每样都是明星系列。尤其是蜡菊系列,单品众多,极其适合25岁以后的偏干皮肤的女性使用,能有效淡化细纹,让皮肤随时水润充满弹性。除了护肤,身体单品一样都很出彩。我极其推荐这个品牌作为长期使用的基础护理产品,10年之后肯定不会后悔。


  契尔氏

  美国一个极其低调的天然品牌,美国前总统夫人希拉里是其忠实用户。最出名的,誉满全球的当然是它的一号护唇膏,买契尔氏的产品一定别忘了加一个一号护唇膏。契尔氏之所以在国内火,大S的贡献不小,相信很多人认识这个牌子都是从小黄瓜水、金盏花水和牛油果 眼霜 开始的,这些的确都是明星单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契尔氏高端的茄红素系列,和欧舒丹的蜡菊系列一样都是非常值得投资的抗老系列。相比之下,契尔氏的面膜和 洁面 就比较一般了。


  TBS

  全称是 THE BODY SHOP ,中文叫做美体小铺,是英国的国民护肤品牌,价钱便宜,但是样样都是性价比之选。最适合刚毕业走入社会,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宽裕的女性。其中最好也最出名的系列是VE保湿系列,用过的人几乎没有说不好的。其他的像海藻控油系列也属于比较有效的针对混油皮肤的护肤系列。

  除了这些,TBS最赞的第一要说面膜,你可以错过它的护肤系列,但是如果错过面膜就实在可惜了。几乎所有的面膜都是价钱便宜又好用,功能齐全,温和安全。除了面部护理,TBS身体护理也几乎是样样出彩。所有单品的价钱基本都在人民币150元上下浮动,几乎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了。我本人是这个品牌的热情追随者,很多单品用了几年,依然是心中最爱。


  FRESH

  绝对是个高端的天然品牌。产品众多,最便宜的单品也要人民币400元上下。只看价钱,一般人是要望而却步的,但是确实是值得投资的品牌。如果你经济条件允许,皮肤属于易敏感型,那么推荐FRESH。国内人用得最多的FRESH的产品是它的两个面膜--玫瑰和黄糖,也是最值得投资的单品。但是洁面和水我觉得买这个牌子的实在没有必要,选个中档牌子足以。


  SISLEY

  来自法国的贵族护理品牌,是一个伯爵创办的。价钱也绝对的贵族,一般人是绝对消费不起的。王牌的当家产品是全能乳液,类似于 倩碧 的黄油,属于承上启下帮助护肤品吸收的基础类乳液,剩下的护肤品都要和全能乳液搭配使用。这个牌子受到了目前国内很多高级女白领的追捧。舍得在脸上投资,经济条件宽裕,又追求纯天然护肤的女性推荐尝试。


  品木宣言

  英文叫Orgins,美国大名鼎鼎的天然护肤品牌。可惜在国内没有专柜,买不到。有众多的明星产品,比如一举两得洁面,一饮而尽面膜,白米换肤霜等等。但是最王牌的系列--白茶抗氧化系列是比较适合偏干皮肤的女性的。我感觉品木宣言的口碑产品大多比较油腻,油性皮肤不太适合。但是众多面膜是值得推荐的,尤其是一饮而尽,泥娃娃和奇迹。品木宣言的售价不算离谱,单品面膜在200元以内,面霜类在300元上下浮动,属于中档里面偏高的价钱,一般的上班族还是可以消费得起的。


  药妆

  书里出现的药妆全部都是法国品牌。 雅漾 , 薇姿 ,理肤泉和NUXE。对于药妆,很多人都理解为给 问题肌肤 ,或者说是不健康的肌肤使用的护肤品,其实也不完全对。一般药妆里面有给各种肤质准备的护肤系列,成份比其他品牌要简单一点。也就是说,其他品牌的面霜里有30多种成份,药妆的面霜也许只含有15种,所以比较安全,不容易造成敏感。

  另外,药妆品牌里面也有功能分别:比如雅漾最好的是抗敏系列,最温和也最安全;理肤泉擅长的是油性敏感肌肤的护理,尤其是痘痘肌;薇姿最好在比较普通,肌肤没有问题时使用,口碑最好的是保湿系列;而NUXE国内专柜没有,比较好的是初级抗纹霜。我是药妆的爱好者,一般都会选择它们的面霜,或者爽肤水一类。


  倩碧

  美国品牌,以护肤经典三部曲而家喻户晓。尤其是它的黄油,号称全世界每秒就能卖出一瓶。但是我客观来说,三部曲其实最适合的是混合偏油性的年轻肌肤。过了25岁,倩碧就不适合继续做为护肤的基础产品了。除了三部曲,倩碧也有其他明星产品,例如水嫩保湿润肤霜,也就是网上说的"水磁场",无油清爽,但是可以保湿锁水,是市面上难得一见的适合油性肌肤的保湿面霜。

  今天倩碧还推出了强效抗氧化面霜,把抗氧化这个功能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让人们引起重视。如果你是偏油性肌肤的年轻女孩子,我推荐把三部曲作为基础护肤用品,3年下来到了25岁,肤质一般都不会出现大问题,给日后的抗老转型打下良好的底子。


  娇韵诗

  法国纯植物的品牌,当初是以身体SPA护理而闻名的。所以买娇韵诗一定首先考虑它的身体护理产品,从纤体露到排水 精油 。尤其是排水精油更是它起家的单品,想要瘦身的女性不要错过。护肤方面娇韵诗做得比较好的是初级抗皱的多元化系列, 化妆 水也同样值得购买,但是洁面争议就比较大。喜欢的人就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就极其讨厌。关键还是个手法问题,娇韵诗的护理产品讲究严格的手法,手法不到位,很可能就是做无用功。它的洁面很多人都不会使用,包括我自己。除了这些,娇韵诗的眼膜也很温和好用,口碑好。价钱不便宜,算是偏高档的牌子,单品最便宜也在200元左右,面霜类大多400元以上。这个牌子,我还是最推荐身体护理产品。


  雅诗兰黛

  这个我不用介绍,相信很多热衷护肤的女孩子都用过它的单品,当然护肤刚入门的女性也一定会对这个品牌的明星产品怀有浓厚的好奇。ANR是雅诗兰黛经久不衰的明星精华,分面部眼部两种。国内25岁上下的女性很多人都用过,或者正在用。一点不夸张,用过的人几乎没有说不好的。除了ANR之外,雅诗兰黛的系列眼霜有着完善良好的升级步骤,也就是说,从入门级以后,它的眼霜都可以逐步升级,你可以到40岁一直用雅诗兰黛的眼霜,这是其他品牌没有的。

  护肤里面值得一提的是最新推出的石榴抗氧化系列,针对年轻没有问题的肌肤,做好一切预防工作,偏清爽,一推出就在市面上大受欢迎。这个牌子经典产品很多,价钱偏高,如果经济能力有限,可以只购买它的眼霜或者精华类产品。


  伊丽莎白雅顿

  雅顿是个很低调的品牌,知名度远不如雅诗兰黛,但是产品的功能性却是一点不输前者。雅顿的胶囊是最推荐购买的单品,特别是美白的VC胶囊,只要使用方法得当,美白非常有效,而且对皮肤的负担也不是很大。时空系列是雅顿比较有口碑的抗老系列,但是质地偏厚,完全不需要购买一套使用,可以选择里面的胶囊精华,面部、眼部两种,尤其适合偏干肌肤25岁上下开始逐渐加入。另外雅顿还有个非常好用的晚霜,在众多品牌晚霜里难得一见的清爽,只要你的皮肤不是特别油腻,都可以在晚上使用这款晚安好眠滋养霜。

  除了这些,剩下的明星产品还有21天显效面霜,24小时保湿面霜等等,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来选择。


  兰蔻

  兰蔻隶属 欧莱雅 集团旗下,就价钱而言,它和雅诗兰黛属于一个级别,但是无论是从产品口碑还是效果来看,都不如后者。花同样的价钱,我大多数时候会去买雅诗兰黛。但是兰蔻还是有不错的产品,比如它的美白精华,在欧美品牌里面,算是非常好用的了,起码美白效果是可以用 眼睛 看见的。

  水分缘是兰蔻第二大口碑产品,但是就基础保湿系列来说,它的价钱偏高了,效果和中档品牌的保湿系列也差不多。护肤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但是 睫毛膏 绝对是兰蔻最牛的产品,几乎所有的睫毛膏都非常好用。明显好过其他品牌,所以选择兰蔻,可以先试试它的睫毛膏。


  BENEFIT

  LVMH旗下的创意彩妆,之前很多单品在网上被热炒,火透半边天。在07年终于进入中国市场,让众多粉丝得以满足。BENEFIT的最被大家熟知的产品就是她的柔丝打底霜,俗称"猪油膏",以及各类散粉--蒲公英粉、蜜桃粉、 达拉斯粉、双色粉等等,每个单品都有个非常特别的名字。除了这些,它的针对黑眼圈的眼霜也十分受欢迎。比起其他大牌,BENEFIT的价钱要便宜一个档次,但是品质却很出众,非常值得一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