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制约?

2024-05-17 18:30

1.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制约?

基础货币发行得越多,银行创造的的货币就越多。结合B项理解。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创造的倍率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例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那么,1块钱纸币实际上发挥了50块钱的用途。  原因:  当你存100块钱到银行,银行将其中2块钱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在央行,另外的98块钱贷款贷出去,贷出去的98元可能被贷款者支付给其他人,而“其他人”仍然把钱存在银行, 总之,假定贷出去的钱还留在银行体系内,只不过从一个银行转到了另一个银行。那么另一个银行收到98块钱的存款,又可以将其中的1.96(98*2%)作为存款准备金存进央行,将剩下的96.04元贷出去,这样循环下去,原来的100块钱被一遍一遍地扣除存款准备金后又一遍一遍地贷出去了。实际贷出去的金额刚好是100*1/ 2%(也就是100乘以存款准备金的倒数)  C备付金率,是银行库存现金,主要是用来应付客户体现,比率越大,库存的钱越多,可以贷出去的钱越少,实际上跟法定存款准备金造成了相似的影响,两者的差别是,存款准备金是法律强制规定存在央行的,备用金是银行自主留在库内的。都不能贷出去。  D前面已经说过,创造货币的倍数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前提是钱一直在银行体系内流转,如果客户体现,那么钱就不在银行内,银行对于提出去的现金也就不能再一遍一遍地贷款了。  E资本充足率:银行资本占银行总资产的比率。简单地说,银行资本主要来自股本,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客户的存款。银行的资产主要是银行对贷款人的债权。资本加负债等于总资产。假如法律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那么,意味着,银行想要把100元贷出去(增加100元资产),有92元可以来自客户存款,有8元必须是自己的资本(可以简单看成股本)。法律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贷款出去就需要更多资本支持,没有相应多的资本,就不能贷相应比率的款。因此,贷款规模受银行资本的限制。  以上各项的解释都是相互独立的,在举例的时候,假设各因素之间是没有相互作用的。实际上,货币创造受以上各因素综合影响。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制约?

2. 简要分析制约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

简要分析制约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须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这部分资金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提现率: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提现率又能称现金漏损率,是指现金漏损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这也是影响存款扩张倍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3)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之需,实际持有的资金准备金常常多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形成了超额准备金。这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就是超额准备金率。
4)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数量,即原始存款总量。

3.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部分准备金制度:又称存款法定准备金制度,是指为防止信用过度创造,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不得动用,其余部分可以用于放款的制度。故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对银行信贷能力有很强的制约作用。2、非现金结算制度:个人可以通过开出支票进行货币支付,银行之间的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时的主要制约因素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须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这部分资金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拓展资料:1、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1988-05-12在浙江省注册成立的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温岭市太平街道三星大道168号。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000148315981B,企业法人江建法,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2、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经营金融业务(范围详见银监局批文)。在浙江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3655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5000万以上规模的企业中,共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7家公司,具有172处分支机构。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属于地方银行,用户规模不大,在全国没有普遍性,支付宝并没有和这家银行进行合作,并不是支付宝有问题。很多地方性的商业银行的储蓄卡都不能绑定支付宝,但国内主流的大银行的储蓄卡都是可以绑定支付他的前身是成立于198年5月的温岭市城市信用社。2005年末,温岭市城市信用社通过股份制改革,成为浙江银泰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8月18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浙江银泰城市信用社整体改建为浙江民泰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 为什么商业银行具有货币创造的机制

  商业银行因为具备了三个条件: 
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
实行比例存款准备金制度;
广泛采用非现金货币结算方式。
  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是指一笔相对小额的存款被存入银行之后,由于银行的放贷机制可以使得货币市场上的货币总量远远大于初始存款额,而且法定准备金率越小,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效果越显著。

5. 商业银行是如何创造信用货币的?其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关系创造货币。
货币创造过程如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贷款,A客户用所得贷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制约因素如下:
1、部分准备金制度:
又称存款法定准备金制度,是指为防止信用过度创造,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不得动用,其余部分可以用于放款的制度。故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对银行信贷能力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2、非现金结算制度:个人可以通过开出支票进行货币支付,银行之间的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时的主要制约因素。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须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
4、提现率: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提现率又能称现金漏损率,是指现金漏损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这也是影响存款扩张倍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5、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之需,实际持有的资金准备金常常多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形成了超额准备金。

扩展资料
相关影响:
信用货币体系克服了金本位制下货币供应缺乏弹性的致命缺陷,政府货币当局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有了更大的调控空间。
但其最大的危险性在于政府的货币发行规模摆脱了黄金储备的束缚之后,很容易失控,各国政府的负币当局在货币发行规模上已经在传统教科书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所严格禁止的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他们在货币发行上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从超过GDP的1%到百分之几百。
由于纸币的信誉依赖于政府信用,—旦政府出现财政或货币危机,信用货币便会一文不值,从而造成社会危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创造乘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派生存款

商业银行是如何创造信用货币的?其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6.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受哪些因素影响?

ABC\x0d\x0a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时的主要制约因素 \x0d\x0a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须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这部分资金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x0d\x0a 2、提现率: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提现率又能称现金漏损率,是指现金漏损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这也是影响存款扩张倍数的一个重要因素。\x0d\x0a 3、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之需,实际持有的资金准备金常常多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形成了超额准备金。这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就是超额准备金率

7. 商业银行是如何创造信用货币的?其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商业银行是如何进行信用货币创造过程的?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提供金融服务,而且还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参与货币创造过程。商业银行由于机构多,规模大,业务广泛,是整个货币运行的主要载体,而它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重要功能,和它办理支票活期存款业务是密切相连的。银行是如何创造信用货币的-- 由于发达的非现金结算和票据的广泛使用,使得贷款的发放、款项的支付并不需要提现,只是用票据作为转帐的工具,债务相互抵消。银行得到存款后,不必完全保留不动,留存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之后,就可以把其余的存款贷放出去。 货币创造过程 (假定法定准备率20%) 存款金额 准备金 贷款金额 货币供应总额 第一家银行 100.00 (原始存款) 20.00 80.00 100.00 第二家银行 80.00 16.00 64.00 180.00 第三家银行 64.00 12.80 51.20 244.00 …… 第十家银行 10.74 2.15 8.59 457.07 最后一家银行 00.00 00.00 00.00 500.00 合 计 500.00 100.00 400.00 500.00 经过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存款实现了多倍的扩张,得到了多倍的货币供应量。 七、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过程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通过上述存款创造过程,可以看到,银行创造存款能力的大小,在原始存款既定的情况,基本上取决于法定准备率的高低,法定准备率越高,银行扩张存款的能力越小,反之亦然。中央银行正是通过对法定准备率这一手段的调节,对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能力从而对货币供应量实施控制的。 2.提现率(现金漏损率) 现实生活中存款客户总会提取一些现金,从而是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这就是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提现率高会相应减弱存款派生的能力。 3.超额准备率 商业银行为了安全或应付意外,总是会超过法定准备金持有超额准备,超额准备占存款总额的比率即超额准备率越高,就会削减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 4.活期存款转定期存款的比例。

商业银行是如何创造信用货币的?其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8. 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其他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
  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1. 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
  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基本上是平稳的爬升阶段;1993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特别是在1993-1994年间,基础货币的增幅明显较高,1995-1996年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水平;1997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当然这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增速下降趋势则是明显的),1998-1999年,在法定准备金率下调以及法定准备金帐户和备付金帐户合并之后,基础货币增速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从基础货币的构成看,基础货币增速下降主要是受对金融机构负债增速下降所致,1999年,非金融机构存款出现负增长,也对基础货币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
  因此为了达到调控基础货币的目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资产方的各个项目来实现。历史数据表明,1993年以前,我国银行总资产中中央银行国外资产所占比重较低,因而这期间基础货币的变化主要由中央银行国内资产的运用所决定。1993-1994年是我国经济周期发生转折的阶段,酝酿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994年初又进行了一系列税制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尤其是人民币汇率的并轨和实行结售汇体制的改革,大大促进了出口的增长,形成了国际收支中经常性项目的大量顺差,
  从而使中央银行国外资产所占比重增大。1995-1997年,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使得中央银行国外资产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大,1997年末达到42.1%。1998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形势严峻,外贸顺差有所减少,因而国外资产所占比重上升趋势减缓,年末为43.7%。可以说,近几年来,中央银行的资产结构中国内外资产几乎均等,因而国外资产的多少、增长快慢就对基础货币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增长速度看,1993年以来,中央银行国外净资产的增速呈明显下滑态势,1994-1998年其增速分别为:187.3%、49.8%、43.4%、38.3%和2.5%。1999年1-9月份,国外净资产增长10.4%,这也是1999年3季度以来货币供应量增幅回升的一个重要因素。的增速呈明显下滑态势,1994-1998年其增速分别为:187.3%、49.8%、43.4%、38.3%和2.5%。1999年1-9月份,国外净资产增长10.4%,这也是1999年3季度以来货币供应量增幅回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国内资产看,1994年以前国内资产一直占中央银行总资产的80%以上,可以说那时从资产角度看影响基础货币的主要因素就是国内资产的变化情况。1994年后,由于国外净资产的增加,中央银行国内资产所占比重呈下降态势,到1998年末,国内资产占中央银行总资产的56.6%。在国内资产中,主要是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如在1993年,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占中央银行总资产的70.3%,之后逐步下降,到1998年末为41.8%;其它还有对政府的债权,这一数值在1994年以前占总资产的比重较高,1994年占总资产的9.1%,之后由于银行法规定政府不得向银行透支,因而对政府债权一直稳定在1582亿元,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债权,1997年以前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小,1997年之后,由于政策性银行等的发展,因而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债权增加较多,所占比重大幅上升,1998年末达到9.5%。从增长速度看,国内资产自1996年后增速迅猛下降主要是受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增速下降所致,1997年下降1.11%,1998年下降9.1 %,而1999年1-9月却增长10.25%,相应地带动国内资产增长10.24%。同样,对非金融部门债权自1995年后一直为负增长,对国内资产的增长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与之相反,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增长在1997年达到高点,当年增长1660.7%,之后尽管增速下降,但仍是国内资产各项中增速最快的,1998年增长42.97%,1999年1-9月增长16.9%,对国内资产进而对基础货币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正影响。
  2. 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根据前述基础货币的定义,1993-1997年我国M2的货币乘数变化不太规则,有升有降,M1的货币乘数则基本呈微降态势。但自从1998年春季央行大幅下调准备金率后,我国的货币乘数则基本上呈上升趋势,即M1的货币乘数由1998年6月份的1.104上升到1999年9月的1.426,M2的货币乘数由1998年6月份的3.094上升到1999年9月的3.915。
  根据我国的情况,狭义货币乘数可表述为:(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备付金率+现金漏损率+非金融部门存款比率);广义货币乘数的分母与狭义货币乘数一致,分子则为1+现金漏损率。根据这两个公式,我们对1993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乘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其(即与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实际值计算的结果)误差很小(平均误差为3%,且很稳定),趋势也是一致的。因此,分析货币乘数,有必要对以上几个行为参数作出判断。
  (1)法定准备金率
  从理论上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即使是微小的变化,都会对货币流通产生强烈影响,在众所周知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中,它的效果是最为猛烈的。因此,各国一般都不常用这个货币政策工具,即使要调整,也是微调,因为金融机构资金规模巨大 ,更为重要的是货币乘数的作用,它几倍于存款创造贷款。尽管目前我国的法定准备金率已由原来的13%降至6%,但是一方面与国外相比仍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更为重视的是资本充足率这一指标,而对准备金率的要求有所放低,因此,作为刺激内需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法定准备金率,仍有下调的空间。
  (2)备付金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超额准备金率的不断下降,货币乘数逐步放大,即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呈反比例关系。备付金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但备付金率并不能完全由中央银行所控制,它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只能间接地影响它。商业银行持有备付金是有机会成本的,而备付金率的高低取决于市场利率与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之差,二者差额越大,备付金率越低。1998年以来,随着二者差距的增大和利率水平的逐步降低,备付金率已出现下降趋势,存款货币银行的备付金率(以法定准备金率为8%考虑)由1998年3月的7.53%下降到1999年9月的5.83%这里所指的备付金率为在人行存款加上库存现金与对非金融部门负债之比。2000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各经济主体的投资、消费意愿会有所增强,因而备付金率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
  (3)现金漏损率
  现金漏损率于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在我国一直比较高,不过随着货币市场的不断健全,金融交易工具的逐渐增多,我国的现金漏损率近年来有所降低,1998年3月-1999年9月,大约在 11.5%左右。现金漏损率的高低与现金需求量的大小有关,而影响现金需求量的因素很复杂。我国的现金漏损率是由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共同决定的。由于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变动会影响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以及银行存款利率的变化会影响个人储蓄的变化,这就使现金漏损率的变化比较复杂。2000年,由于目前名义利率水平比较低,居民储蓄存款特别是定期存款增势减缓,加上征收利息税的影响,因而居民持现动机相对有所增强,估计现金漏损率下降空间有限。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情况下,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因此若现金漏损率下降不大,则将影响金融机构派生存款的能力,对货币乘数产生一定影响。
  (4)非金融部门存款比率
  1993年以来,我国非金融部门存款一直比较稳定,并呈缓慢下降趋势,这一点在1999年表现得更为明显,到1999年9月末,我国的非金融部门存款比率为3.58%,较之上年下降了一个百分点。随着政策性金融业务的进一步规范,这一比率将呈平稳态势,变化不会太大。
  5)活期存款比率
  活期存款比率反映了货币供应量层次的结构变化,这个比率在决定狭义货币乘数时有用。由于受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的影响,因此这一比率与利率的关系比较密切,同时由于这里所指的活期存款主要是指企业活期存款,因而经济活跃程度如何以及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怎样,对活期存款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1996-1998年,我国的活期存款比率基本维持在30%左右,进入1999年后,一、二、三季度这一比率分别为27.5%,27.8%和28.8%,呈缓慢上升趋势。随着利率水平的下降和储蓄存款实名制的实施,在金融交易工具增加不多、信用情况改善不大的情况下,估计这一比例将逐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