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诺伊斯的人物评价

2024-05-18 15:26

1. 罗伯特·诺伊斯的人物评价

被许多人视为“硅谷之父”的罗伯特诺伊斯1990年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62岁。他生前烟不离口,从未戒烟。他去世的消息在美国半导体界引起一片惊慌。在接近20年期间,他一直是业界最直言不讳的代言人和企业家,并且乐此不疲。他与人共同成立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家芯片公司: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和英特尔(Intel),并且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的发明者之一。诺伊斯去世前担任半导体制造技术公司(Sematech)首席执行官,该公司率先在几家一贯彼此竞争的美国芯片公司之间组成合作关系,以期挫败来自日本的竞争。诺伊斯是一名杰出科学家。他本可以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第一次是他在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Shockley Semiconductor)时形成的“负阻二极管”概念。然而,实验室老板、美国固态物理界最有名的威廉姆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对此毫无兴趣,诺伊斯不得不终止研究。后来,日本科学家江崎玲于奈(Leo Esaki)发明了该器件,并获得诺贝尔奖。几年之后,诺伊斯和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共同发明集成电路,即将电路所有元件嵌入单片半导体中。集成电路性能超群,批量生产成本低廉,若没有集成电路,便没有今天的电脑行业。基尔比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奖,可惜诺伊斯已去世,不能共享这一殊荣。然而,诺伊斯在其一生中获得许多荣誉。他生性随和,魅力十足,因此天生是一个深受欢迎的领袖人物,特别是在领导研究团队时。他对良师角色的解读是:“全力以赴成就大事。”但是,作为高管他有些不情愿,往往还相当低效。所幸的是,至少在英特尔公司,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和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等务实派领导会确保公司本着健全的商业原则运作。莱斯利柏林所撰写的诺伊斯个人传记内容详实、资料丰富,讲述了诺伊斯才华横溢而又不甚完美的一生,他的成功与失败经历可以成为商学院案例研究的原材料,同时也展示了20世纪中期美国商业文化图景。大学毕业后,诺伊斯先在费城的飞歌(Philco)电子公司工作。当时性别歧视之风盛行。太太们身居幕后,女秘书和生产工人薪水很低,并被视为攻击迫害对象。传记作者指出,诺伊斯是“弥漫男性荷尔蒙之世界”的一部分。他的第一任太太是言语尖刻的贝蒂博顿利(Betty Bottomley),这一婚姻似乎很快就变了味,而他的绰号“快脚罗伯特”(Rapid Robert)也并非徒有虚名。巧合的是,飞歌公司有几位女雇员也叫贝蒂。他戏言道:“我(在家中)说梦话都没有问题。”1957年,当诺伊斯、摩尔和6名同事离开肖克利实验室,在硅谷创建仙童半导体公司时,后援服务还处于基础阶段。仙童团队建造了自己的设备,诺伊斯则利用共同发起人让赫米(Jean Hoerni)的一项技术研制出集成电路的制造程序。仙童的公司文化既悠闲又人性化,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诺伊斯,这在硅谷树立了典范。但是,仙童公司衰败的部分原因,也正是诺伊斯在经营时对平凡琐事不够重视。他和摩尔离开公司,并于1968年创建后来成为英特尔的公司,此公司研制出世上第一台微处理器,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诺伊斯是个有远见的人,他明白微处理器将会极大地改变社会。他同时又是一个敢于上天下海的冒险家,带领一个牧歌小组、拥有一个船队、驾驶螺旋桨和喷气飞机。他的个人生活常常一团糟,但他深受同事爱戴和尊重。传记作者柏林生动描绘了一个行业的诞生及其接生者,全书主旨可用邱吉尔的话加以总结:像诺伊斯这样的天才,最好是“随时准备发挥作用、而非统领全军。”

罗伯特·诺伊斯的人物评价

2. 罗伯特·诺伊斯的介绍

1927年12月,罗伯特·诺伊斯生于美国爱荷华州。中学毕业后,考入格林纳尔学院,同时学习物理、数学两个专业。195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费尔科公司工作了3年。1956年初,著名科学家肖克莱决定创办半导体公司,诺伊斯决定追随肖克莱干一番大事业。1957年,诺伊斯与摩尔等8人集体辞职,自行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1990年6月3日,诺伊斯因游泳时突然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享年62岁。

3. 罗伯特·诺伊斯的基本信息

机构与职务:英特尔共同创始人教育背景:195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1949年,获格林尼学院文学学士学位职业背景:1968年创办英特尔公司、1957年创办仙童半导体公司 2011年12月12日罗伯特·诺伊斯诞辰84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发明家的诞辰谷歌网站刊登图片。

罗伯特·诺伊斯的基本信息

4. 罗伯特·弗洛伊德的人物简介

(1936-2001)Robert W.Floyd历届图灵奖得主基本上都有高学历、高学位,绝大多数有博士头衔。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创新型人才需要有很好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知识底蕴,因而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但事情总有例外,1978年图灵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罗伯特·弗洛伊德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计算机科学家”(a Self-Taught Computer Scientist)。弗洛伊德1936年6月8日生于纽约。说他“自学成才”并不是说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他是芝加哥大学的毕业生,但学的不是数学或电气工程等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专业,而是文学,1953年获得文学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不太景气,找工作比较困难,因学习文学而没有任何专门技能的弗洛伊德在就业上遇到很大麻烦,无奈之中到西屋电气公司当了二年计算机操作员,在IBM650机房值夜班。我们知道,早期的计算机都是以批处理方式工作的,计算机操作员的任务就是把程序员编写好的程序在卡片穿孔机(这是脱机的辅助外部设备)上穿成卡片,然后把卡片叠放在读卡机上输入计算机,以便运行程序。因此,操作员的工作比较简单,同打字员类似,不需要懂计算机,也不需要懂程序设计。但弗洛伊德毕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又是一个有心人,干了一段时间的操作员,很快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决心弄懂它,掌握它,于是他借了有关书籍资料在值班空闲时间刻苦学习钻研,有问题就虚心向程序员请教。白天不值班,他又回母校去听讲有关课程。这样,他不但在1958年又获得了理科学士学位,而且逐渐从计算机的门外汉变成计算机的行家里手。1956年他离开西屋电气公司,到芝加哥的装甲研究基金会(Armour Research Foundation),开始还是当操作员,后来就当了程序员。1962年他被马萨诸塞州的Computer Associates公司聘为分析员。此时与Warsall合作发布Floyd-Warshall算法。1965年他应聘成为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副教授,3年后转至斯坦福大学。1970年被聘任为教授。之所以能这样快地步步高升,关键就在于弗洛伊德通过勤奋学习和深入研究,在计算机科学的诸多领域:算法,程序设计语言的逻辑和语义,自动程序综合,自动程序验证,编译器的理论和实现等方面都作出创造性的贡献。其中包括:1962年,弗洛伊德完成了Algol 60编译器的开发,成功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Algol 60编译器之一,而且弗洛伊德在这个编译器的开发中率先融入了优化的思想,使编译所生成的目标代码占用空间少,运行时间短。弗洛伊德优化编译的思想对编译器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后,他又对语法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优先文法(precedence grammar),限界上下文文法(bounded context grammar)等都是弗洛伊德在首先提出来的。优先文法解决了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中的首要任务:如何找到“句柄”,也就是当前需要进行归约的符号串。弗洛伊德通过对不同的符号定义不同的优先级,解决了这个问题。限界上下文文法则通过对上下文无关文法G中的两个推导:*S→βArβαγ+S→δαε进行比较以确定α是否是δαε的句柄,以及产生方式A→α是否是唯一可进行归约的产生式。弗洛伊德经过研究,给出其充分必要条件为:β和δ的最后m个符号相同,丁和o/的最初n个终结符相同。这样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G就称为(m,n)限界上下文文法。在算法方面,弗洛伊德和威廉姆斯(J.Williams)在1964年共同发明了著名的堆排序算法HEAPSORT,这是与英国学者霍尔 (C.A.R.Hoare,1980年图灵奖获得者)发明的QUICKSORT齐名的高效排序算法之一。此外还有直接以弗洛伊德命名的求最短路的算法,这是弗洛伊德利用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的原理设计的一个高效算法。在程序设计方面,计算机科学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表达和描述程序的逻辑,如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1967年,在美国数学会AMS举行的应用数学讨论会上,弗洛伊德发表了那篇引起轰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论文,即“如何确定程序的意义”(Assigning Meanings to Programs)。这篇论文在程序逻辑研究的历史上,是继麦卡锡(J.McCarthy,1971年图灵奖获得者)在1963年提出用递归函数作为程序的模型这一方法以后最重大的一个进展。麦卡锡倡导的方法对于一般程序,包括大型软件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但它有一个不足,即对于许多以命令方式编写的软件,其中包括赋值语句,条件语句,用While实现循环的语句……对这样的程序用递归定义的函数去证明其正确性就很不方便了。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弗洛伊德在上述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流程图的表达程序逻辑的方法。这个方法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流程图的每一弧线上放置一个“标记”(tag),也就是一个逻辑断言,并且保证只要当控制经过这个弧线时该断言一定成立。弗洛伊德的主要贡献在于解决了基于这种标记的形式系统的细节,证明了这种系统的完备性,解决了如何证明程序终结的问题。弗洛伊德还引入了验证条件的概念,包括流程图的一个组成部分(方框、圆框等)及其人口和出口处的标记。为了证明带标记的流程图的正确性,只要证明其中每一组成部分的验证条件成立就行了。弗洛伊德提出的方法被叫做“归纳断言法”(inductive assertion method),或前后断言法(pre·and post-assertion method)。在框图每个断点i上所加的逻辑断言即标记就叫i点的归纳断言,说明程序执行经过此点时在各输入变量x和各程序变量丁之间应存在的关系,以谓词Pi(x,y)的形式表示。若程序从断点i经过路段。到下一断点j的验证条件以Ra(x,y)表示,丁的值在。上的变化以ha(x,y)表示,则只要能证明下式恒真:(∨x)(∨y)[pi(x,y)∧Ra(x,y) Pj(x,ha(x,y))]程序从i到j的部分正确性也就证明了。虽然用归纳断言法不能证明程序的完全正确性,因为它必须以程序能够终结为前提,但由于弗洛伊德在论文中同时也考虑了如何证明程序终结的问题,因此弗洛伊德的归纳断言法也就有了普遍的意义。

5. 罗伯特·斯诺德格拉斯的个人

斯诺德格拉斯与自己的现任女友丹尼斯育有一女希艾娜。

罗伯特·斯诺德格拉斯的个人

6. 罗伯特·诺依斯有谁知道?

罗伯特·诺伊斯姓名(英文) RobertNoyce机构与职务 英特尔共同创始人 出生年月 1927年12月12日出生,1990年6月3日去世出生国家、地点 美国爱荷华州柏林顿教育背景 195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   1949年,获格林尼学院文学学士学位。职业背景 1968年创办英特尔公司   1957年创办仙童半导体公司    硅谷英雄扎堆,但一个人要想同时获得财富、威望和成就,实在比登天还难。举目远眺,大概只有罗伯特·诺伊斯才是三位一体的圣人。作为集成电路的发明者,诺伊斯在科学史上已名垂青史。而且他还与别人共同创办了两家硅谷最伟大的公司之一,第一家是半导体工业的摇篮--仙童(Fairchild)公司,已成为历史;第二家则仍跻身美国最大的公司之列,这就是英特尔公司。当然,诺伊斯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这种矛盾性只能来自一位中西部的牧师的儿子。   诺伊斯的童年似乎就概括了介于疯狂的野心和创业时的保守之间的精神分裂状态。 1927年12月12日,诺伊斯生于爱荷华州东南的登马克(Durlington)镇。父亲是公理教堂的牧师,使家庭也得跟他四处迁移。12岁时,他与二哥自造了一架悬挂式滑翔机,这只硕大的风筝差点将兄弟俩的命送掉。大学生活,多才多艺的诺伊斯如鱼得水,风头占尽。一次寝室晚会,开一个有南太平洋风味的宴会。美中不足的就是缺一只烤全猪。诺伊斯和另一名学生被委以重任:到邻近农场偷猪。两人不负重望,搞出一只25磅的猪,英雄般地凯旋,宴会获得极大成功。但第二天早晨案情暴露,在爱荷华,偷猪和盗马,在50年前是上绞刑架的罪过。诺伊斯保住了小命,也逃脱了刑事控告,却无法逃脱学校的处罚。经过一些交易,处罚不重:停学一学期,发配到纽约市公平人寿保险公司做统计工作。    臭名昭著的偷猪使诺伊斯脸面丢尽,却也了解了纽约的花花世界。1956年,在华盛顿的技术报告会上,肖克利被他的报告深深打动。"1个月后,肖克利打来电话,说他打算到西海岸开一家公司,要与我商量加入该公司的事宜。"诺伊斯没有任何犹豫,跟随而来。由于肖克利的家长制作风,加上折腾两年没搞出什么名堂,诺伊斯与其它7人一同集体辞职,就是"叛逆八人帮"。诺伊斯是8个人中唯一看上去有点领导才能的人。因此他挑头担任总经理。诺伊斯无疑是位具有领袖气质的人物,一个生来就会领导别人的人,但是他并不是一名伟大的管理人员。他为人过于正真,甚至在公司危机时也没有能力解雇或将人降职。他将仙童维持了将近10年,最终因他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而使公司陷入危机。从此,叛逆成了硅谷的基本特性和发展的重要途径。1969年,在森纳瓦举行过一次半导体产业头面人物的会议,有好事者作了计算,发现与会的400人中,只有24人没有在仙童公司干过。 
   1968年8月,诺伊斯与负责研发的戈登·摩尔和工艺开发专家安迪·格罗夫一起辞职。三人首先去拜访风险资本家之王阿瑟·罗克。总共只用了五分钟就筹集了足够的创业资金-250万美元。后来,罗克回忆到: " 我们早已是莫逆之交………正式文件?其实一点也没用。光凭诺伊斯的声誉就足够了。我们发出了仅有的一页半的简单通知,不过在人们看到它之前,我早就筹集到那笔钱了。如果你今天试图做完这件事,也许要写5厘米厚的文件。" 新公司开张了,起初把公司取名"摩尔-诺伊斯电子公司",但总觉得别扭,因为在英文里,MooreNoyce听起来像morenoise(吵吵闹闹),实在不雅驯。新公司就改名英特尔(Intel)。第一批产品装运后,公司18名员工聚会祝贺,聚会上有三名脚上绑着石膏的伤兵,其中诺伊斯是滑雪时摔断了腿,另一名员工是跳伞中跌坏了脚踝。从这些伤势中就可反映当时公司蓬勃的朝气。在英特尔创建初期,是诺伊斯扮演了关键角色,奠定了公司文化,开创了没有墙壁的隔间办公室新格局,取消了管理上的等级观念。70年代末期,诺伊斯开始游离于公司的日常经营之外,他开始活跃于国内、外的舞台上。摩尔和格罗夫开始主导公司的经营管理。诺伊斯生性洒脱,豁达正真。他最喜欢冒险,似乎在危险和刺激中才能缓解一些内心的矛盾和生活的压力:滑雪、滑翔、冲浪、开着标致牌汽车或驾驶他的水陆两用飞机。每当听到技术骨干的新点子,他总是双眼发亮,充满好奇,使人倍受感染和鼓舞。   1990年6月,在一次商业会议前,诺伊斯去游泳。这位半导体业最伟大的人物,突然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享年62岁。作为牧师的孙子和儿子,家庭背景塑造了他纯净、正直的灵魂。但来到加州后,他就停止了去教堂,并且开始抽烟,时而还喝点酒(这是教规中最深重的罪恶之一)。而且他还和结发之妻离婚,并与一位比他年轻得多的女人再婚。不过,鉴于他的成就,上帝也会原谅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