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市场环境分析

2024-05-18 20:32

1. 房地产的市场环境分析

  房产市场是以房产作为交易对象的流通市场,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房地产的市场环境分析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房地产行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对房地产的影响
   
      2、政策法律环境对房地产的影响
   
      3、社会  文化  环境
   
      人口统计:与房地产有关的人口统计主要包括:人口总量与人口增长,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的地理迁移,家庭规模与结构。现如今,城市居民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必然影响房子数量和卖房结构。
   
      4.技术环境
   
      建造方式:建造方式的进步使得原先的一些限制不复存在,发展商的开发周期也大大缩短。
   
      5.国际因素影响
   
      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外公司准入条件的不断放宽,可能形成外资和外商涌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局面,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形成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存在机遇,一方面可能带来房地产市场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优胜劣汰,
         房地产行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1、现有企业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现有企业众多,但大多数都是中小规模的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且各企业间综合实力参差不齐
   
      2、潜在进入者
   
      房地产行业的进入壁垒不是很高,主要的约束条件是资金和土地,这使得很多企业跃跃欲试。此外,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国际公司也可视为潜在进入者,这样使得现有房地产企业有面临更加严峻竞争的趋势。
   
      3、替代品
   
      理论上,一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它的替代品的价格成正比关系,替代品的价格越高则它的需求量越大,反之,替代品的价格越有吸引力则会对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但所幸的是,目前房地产商品还没有替代品,这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根据供应商议价能力的强弱可将房地产企业的供应商分为两类:议价能力较强,主要包括政府;议价能力较弱,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建筑公司等。土地的稀缺性及政府对土地的完全垄断使得土地供给缺乏价格弹性,因此房地产企业在和政府的谈判中处于下风,必须以较高的成本获得土地使用权;而相对于原材料供应商、建筑公司等,房地产企业处于供应链的核心位置,所以原材料供应商、建筑公司等
   
      的议价能力较弱,房地产企业可以压缩成本。
   
      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目前大多数消费者都是零散地购买房地产商品,且消费者获取房地产信息成本较高,因此消费者议价能力较弱,但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将逐渐增强。
         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特点   
      多样性
   
      房地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商品不仅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用途的建筑物,还包括与其相关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交易。交易方式不仅有买卖、租赁,还有抵押、典当及其他的让渡方式。
   
      双重性
   
      由于房地产可以保值、增值,有良好的吸纳通货膨胀的能力,因而作为消费品的同时也可用作投资品。房产的投资性将随着收入的提高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不平衡性
   
      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状态是经常会发生的。虽然价格和供求等市场机制会产生调整供求之间的非均衡态的作用,但随着诸多市场因素的发展变化,原有的均衡态将不断被打破,因此,房地产市场供求之间的不平衡性将长时期存在,而均衡始终只能是相对的。
   
      房地产市场的作用
   
      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业进行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并可带动建筑业、建材工业等诸多产业发展。房地产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及时实现房地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可提高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房地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房产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房产市场能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有利于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因此,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市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处于主体地位。
   
    房地产的市场环境分析相关  文章  :
   
    1. 2016房地产市场环境分析 
   
    2.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与解析 
   
    3. 房地产行业市场规模与需求分析 
   
    4. 2016房地产市场分析 
   
    5. 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房地产的市场环境分析

2.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如下:
一、开发商负债率逐步降低,由之前的80%-90%,下降至40%-50%。
二、高地价、广修房将会收敛。
三、开发商回归建房主业,像之前玩足球、造汽车的跨界现象会越来越少。
四、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房产公司,将大鱼吃小鱼,向头部集中。
五、开发商修小楼盘,住宅、商住齐头并进。

相关政策
2019年4月19日,中共中央要求“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2019年07月)》显示,核心城市房价涨速连续3个月下降,二手房成交量较快下探。
2019年6月核心城市房价基本停止上涨,总体实现房价稳定目标。6月,纬房核心指数微升至105.82点。与5月的105.73点相比,房价环比仅上涨了0.09%。自4月份以来房价涨速持续下降。6月核心城市的房价涨速较2-5月进一步减缓,近1个月核心城市房价已经基本停止上涨。

3.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伴随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承压,中国房地产行业整体虽然整体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但是其增速有所放缓。展望“十四五”,中国社科院预测住房拐点将来临,即住房销售额绝对量下降。
房地产行业虽蒸蒸日上 但增速有所放缓
——总体地价增速放缓
在2020年11月16日,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总体地价较去年同期增长1.65%,增速较上一季度下降0.40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全国地价整体运行稳中有升,综合、住宅、工业地价环比增速持续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增速则由降转升;其中,综合、住宅地价环比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增速在连续四个季度放缓后转为上升。

根据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同比增速依次为0.13%、2.81%、0.94%,较上一季度分别下降0.41、0.30、0.5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地价同比增速连续十个季度放缓,综合、商服地价同比增速连续九个季度放缓,工业地价同比增速持续四个季度放缓。
《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指出2020年四季度,房地产方面,新型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或将加速房企开发经营战略的调整;热点城市调控政策适度收紧,有利于市场理性运行。此外,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城市地价环比增速仍呈小幅上升的趋势,住宅地价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热点区域和部分热点城市的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有所回落。

——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近年来保持9%的增速
从开发投资增速看,2010-2015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在经历国家严格调控后,增速呈连续下滑之势,2016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逐年稳步回升。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3.22万亿元,同比增长9.9%;2020年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6.8%。

——商品房销售金额和面积逐年上升
伴随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承压,2018年中国商品房的销售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维持下行态势。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达15.97万亿元,同比增长6.6%;2020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金额达14.9万亿元,同比上升7.2%。

2010-2020年中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与商品房销售额的走势一致。在政策调控的背景下,自2017年起商品房的销售面积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增速呈现逐年放缓;甚至在2019年呈现了负增长,实现了销售面积17.16亿平方米,同比2018年下跌了0.1%。在2020年1-11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15.08亿平方米,同比上升1.3%。

——中国已进入“万元”时代
前瞻使用历年来中国商品房销售额除以商品房销售面积得到当年的商品房均价。根据测算的商品房均价走势来看,中国即将踏入“万元时代”。 2019年,中国商品房均价为9308.8元/平方米,同比上升了6.53%;在2020年1-11月,中国商品房均价为9878.4元/平方米。
从增速来看,在2014年,由于受到“高库存”的原因,中国商品房均价增速下跌到了1.43%。在2015-2018年,在“去库存、棚改、降准降息”等多重利好的背景下,其商品房均价速度惊人。
近年来,伴随着“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增速有所放缓。在2020年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截至2020年11月,全国房价平均水平突破万元大关,均价达到10071元/平方米,同比增长7.9%。

——供给端增速放缓
2010-2019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新开工面积波动增加,2012年之前其增长速度维持在10%以上。2012年受国家宏观政策严格调控的影响,中国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面积同比下滑7.3%。201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至20.12亿平方米。2014年,国内经济仍处在“三期”叠加的阵痛期,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工业生产价格持续下降。
受此影响,2014年新开工面积为17.96亿平方米,同比较2013年同期下滑10.7%。2015年,受房地产库存化影响,全年新开工面积为15.4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2016年开始增速维持在7%以上。2019年,房屋新开工面积22.72亿平方米,增长8.5%;2020年1-11月,受疫情影响,房屋新开工面积20.11亿平方米,下降2%。

2008-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保持持续增长,整体上增速明显放缓。自2014年开始,施工面积增速步入下行低位水平;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达到89.3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7%;2020年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0.2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2%。

2008-2014年,中国房地产竣工面积保持增长,但增速大大放缓。竣工面积的放缓主要受建设周期和当期房地产整体环境影响。2015年开发竣工面积为10亿平方米,同比增速为-6.9%;2018年在此基础上实现竣工面积9.3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7.8%。2019年,房屋竣工面积9.59亿平方米,增长2.6%;2020年1-11月,受疫情影响,房屋竣工面积5.92亿平方米,下降7.3%。

——房地产市场依旧是卖方市场
2010-2020年11月,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竣工面积与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例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从“竣销比”来看,自2014年其,除2019年外,房地产“竣销比”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1-11月,“竣销比”下降至39.23%.由此可见中国房地产市场依旧是卖方市场。

——2019全年500强全口径销售金额6080亿元
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于2020年3月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测评研究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榜单中,恒大集团再次蝉联第一,2019全年全口径销售金额6080亿元。碧桂园上升一位,排名第二,万科排名第三。三强全年全口径销售金额都超过了6000亿元。融创,中海,保利,龙湖,新城,华润和富力分列四到十位,中海名次相比2018年提升了1位,十强房企排名整体比较稳定。

从地区角度来看,华东地区占比38.0%,同比有所下降;华南地区占比19.6%,华北地区占比14.4%,西部地区占比10.0%,同比有所提升,东北地区占比3.8%,中部地区占比14.0%,同比有所提高。华东、华南与华北三区企业数量占比为72.0%,西部地区继2019年之后占比继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

“十四五”时期 住房拐点将来临
2020年,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整体呈现前松后紧的节奏,楼市调控政策与救市政策并存。展望未来,仍以“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为主基调,以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
根据《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第一,2021年全国房价平均上涨5%左右;第二,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可能将保持正增长,并创历史新高;第三,房地产投资速度将会有所下降,持续保持在7%左右;第四,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复苏较好甚至出现过热,其他城市复苏较慢,部分城市甚至陷入衰退,分化可能有所扩大;第五,市场风险有望进一步下降,但仍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
此外,中国社科院预计,“十四五”时期,住房拐点将来临。《报告》指出虽然总量可能下降,但是基数较大,住房需求、供给和投资的总量仍然较大。
从家庭类型看,虽然中上收入家庭住房可能已经出现过剩,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尤其是保障性住房需求要弥补的缺口还很大。整体来看,缺口主要集中于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次中心、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二线城市;经济发展快速和快速交通沿线的中西部三四线城市以及休闲旅游文化城市。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4.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伴随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承压,中国房地产行业整体虽然整体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但是其增速有所放缓。展望“十四五”,中国社科院预测住房拐点将来临,即住房销售额绝对量下降。
房地产行业虽蒸蒸日上 但增速有所放缓
——总体地价增速放缓
在2020年11月16日,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总体地价较去年同期增长1.65%,增速较上一季度下降0.40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全国地价整体运行稳中有升,综合、住宅、工业地价环比增速持续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增速则由降转升;其中,综合、住宅地价环比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增速在连续四个季度放缓后转为上升。

根据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同比增速依次为0.13%、2.81%、0.94%,较上一季度分别下降0.41、0.30、0.5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地价同比增速连续十个季度放缓,综合、商服地价同比增速连续九个季度放缓,工业地价同比增速持续四个季度放缓。
《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指出2020年四季度,房地产方面,新型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或将加速房企开发经营战略的调整;热点城市调控政策适度收紧,有利于市场理性运行。此外,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城市地价环比增速仍呈小幅上升的趋势,住宅地价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热点区域和部分热点城市的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有所回落。

——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近年来保持9%的增速
从开发投资增速看,2010-2015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在经历国家严格调控后,增速呈连续下滑之势,2016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逐年稳步回升。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3.22万亿元,同比增长9.9%;2020年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6.8%。

——商品房销售金额和面积逐年上升
伴随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承压,2018年中国商品房的销售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维持下行态势。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达15.97万亿元,同比增长6.6%;2020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金额达14.9万亿元,同比上升7.2%。

2010-2020年中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与商品房销售额的走势一致。在政策调控的背景下,自2017年起商品房的销售面积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增速呈现逐年放缓;甚至在2019年呈现了负增长,实现了销售面积17.16亿平方米,同比2018年下跌了0.1%。在2020年1-11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15.08亿平方米,同比上升1.3%。

——中国已进入“万元”时代
前瞻使用历年来中国商品房销售额除以商品房销售面积得到当年的商品房均价。根据测算的商品房均价走势来看,中国即将踏入“万元时代”。 2019年,中国商品房均价为9308.8元/平方米,同比上升了6.53%;在2020年1-11月,中国商品房均价为9878.4元/平方米。
从增速来看,在2014年,由于受到“高库存”的原因,中国商品房均价增速下跌到了1.43%。在2015-2018年,在“去库存、棚改、降准降息”等多重利好的背景下,其商品房均价速度惊人。
近年来,伴随着“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增速有所放缓。在2020年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截至2020年11月,全国房价平均水平突破万元大关,均价达到10071元/平方米,同比增长7.9%。

——供给端增速放缓
2010-2019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新开工面积波动增加,2012年之前其增长速度维持在10%以上。2012年受国家宏观政策严格调控的影响,中国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面积同比下滑7.3%。201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至20.12亿平方米。2014年,国内经济仍处在“三期”叠加的阵痛期,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工业生产价格持续下降。
受此影响,2014年新开工面积为17.96亿平方米,同比较2013年同期下滑10.7%。2015年,受房地产库存化影响,全年新开工面积为15.4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2016年开始增速维持在7%以上。2019年,房屋新开工面积22.72亿平方米,增长8.5%;2020年1-11月,受疫情影响,房屋新开工面积20.11亿平方米,下降2%。

2008-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保持持续增长,整体上增速明显放缓。自2014年开始,施工面积增速步入下行低位水平;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达到89.3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7%;2020年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0.2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2%。

2008-2014年,中国房地产竣工面积保持增长,但增速大大放缓。竣工面积的放缓主要受建设周期和当期房地产整体环境影响。2015年开发竣工面积为10亿平方米,同比增速为-6.9%;2018年在此基础上实现竣工面积9.3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7.8%。2019年,房屋竣工面积9.59亿平方米,增长2.6%;2020年1-11月,受疫情影响,房屋竣工面积5.92亿平方米,下降7.3%。

——房地产市场依旧是卖方市场
2010-2020年11月,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竣工面积与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例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从“竣销比”来看,自2014年其,除2019年外,房地产“竣销比”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1-11月,“竣销比”下降至39.23%.由此可见中国房地产市场依旧是卖方市场。

——2019全年500强全口径销售金额6080亿元
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于2020年3月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测评研究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榜单中,恒大集团再次蝉联第一,2019全年全口径销售金额6080亿元。碧桂园上升一位,排名第二,万科排名第三。三强全年全口径销售金额都超过了6000亿元。融创,中海,保利,龙湖,新城,华润和富力分列四到十位,中海名次相比2018年提升了1位,十强房企排名整体比较稳定。

从地区角度来看,华东地区占比38.0%,同比有所下降;华南地区占比19.6%,华北地区占比14.4%,西部地区占比10.0%,同比有所提升,东北地区占比3.8%,中部地区占比14.0%,同比有所提高。华东、华南与华北三区企业数量占比为72.0%,西部地区继2019年之后占比继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

“十四五”时期 住房拐点将来临
2020年,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整体呈现前松后紧的节奏,楼市调控政策与救市政策并存。展望未来,仍以“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为主基调,以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
根据《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第一,2021年全国房价平均上涨5%左右;第二,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可能将保持正增长,并创历史新高;第三,房地产投资速度将会有所下降,持续保持在7%左右;第四,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复苏较好甚至出现过热,其他城市复苏较慢,部分城市甚至陷入衰退,分化可能有所扩大;第五,市场风险有望进一步下降,但仍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
此外,中国社科院预计,“十四五”时期,住房拐点将来临。《报告》指出虽然总量可能下降,但是基数较大,住房需求、供给和投资的总量仍然较大。
从家庭类型看,虽然中上收入家庭住房可能已经出现过剩,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尤其是保障性住房需求要弥补的缺口还很大。整体来看,缺口主要集中于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次中心、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二线城市;经济发展快速和快速交通沿线的中西部三四线城市以及休闲旅游文化城市。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5. 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及政策环境

中央对“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目标远景做出了详尽建议,其中针对房地产的内容不多,但市场非常关注。“十四五”规划中提及: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房地产行业土地调控政策
我国房地产土地调控政策主要分为四个阶段:2003-2004年,土地政策体系初步形成;2005-2007年,土地政策调控初步细化;2008-2009年,土地政策调控沿用;2010年至今,政策调控丰富细化。
1、2003-2004年土地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此阶段我国的土地调控政策主要是:运用土地供应计划、土地出让方式和土地监管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


2、2005-2007年土地政策调控初步细化
此阶段,土地政策涉及:规范土地出让,明确规定土地用途,并开始运用土地税收和土地金融政策参与房地产调控。
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稳定房价,调整住房供给结构,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国八条”、“新国八条”、“国六条”以及九部委“十五条”。具体来说,这一阶段的土地政策规范了土地出让、明确规定了土地用途,并且开始运用土地税收和土地金融政策参与房地产调控。

3、2008-2009年土地政策调控沿用
该阶段土地政策的调控手段包括土地供应计划、土地税收和金融政策,以及土地监督等。
2008-2009年为应对国际性的金融危机,我国政府更多地采用了货币政策,并辅之以财政政策配合,对于土地政策反而使用较少,而且多为上一时期政策的沿用。主要包括土地税收和金融政策,以及土地监管政策等多种手段。

4、2010年至今政策调控丰富细化
2010年至今运用的土地政策主要包括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监管政策。一是将土地供应结构向保障性住房大力倾斜;二是完善土地出让的“招拍挂”制度;三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用地监管。







房地产行业“十四五”规划及解读
中央对“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目标远景做出了详尽建议,其中针对房地产的内容不多,但市场非常关注。“十四五”规划中提及: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对这条政策,有四点解读:
首先: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房住不炒。再次明确要求房住不炒,代表了全国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将依然维持之前的状态,房地产市场波动下,调控的基本原则依然不会改变。中央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心不会发生改变。房住不炒也代表了未来楼市政策将依然打击投机投机,对真实居住保护。未来微调的政策也有利于刚需。
其次:因城施策持续。从2020年7月开始,本轮已经超过27城市,发布了30多次房地产收紧调控政策。房地产调控属于从上而下的调控,房价上涨城市增加调控的趋势将进一步持续,也代表了未来政策会继续抑制市场过热发展。
第三: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房地产调控未来的核心依然是关键要处理好住房消费和投资、房地产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另外必须降低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回归居住属性。从政策预期看,下一步应加快住房、土地供应、房地产税收、租赁等制度。以长效机制引导市场稳预期。
第四:大力发展租赁住房。租赁市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部分城市的二房东租赁模式跑路,暴雷,对于市场来说,后续依然会大量发展租赁租房,租售并举是趋势。
部分省市地区十四个五年计划目标纲要中房地产相关内容汇总如下:





—— 更多行业资料敬请关注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及政策环境

6. 房地产的市场环境分析?

  房产市场是以房产作为交易物件的流通市场,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房地产行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对房地产的影响 
 
    2、政策法律环境对房地产的影响 
 
    3、社会文化环境 
 
  
 
    人口统计:与房地产有关的人口统计主要包括:人口总量与人口增长,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的地理迁移,家庭规模与结构。现如今,城市居民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必然影响房子数量和卖房结构。 
 
    4.技术环境 
 
    建造方式:建造方式的进步使得原先的一些限制不复存在,发展商的开发周期也大大缩短。 
 
    5.国际因素影响 
 
    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外公司准入条件的不断放宽,可能形成外资和外商涌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局面,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形成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存在机遇,一方面可能带来房地产市场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优胜劣汰, 
     房地产行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1、现有企业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现有企业众多,但大多数都是中小规模的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且各企业间综合实力参差不齐 
 
    2、潜在进入者 
 
    房地产行业的进入壁垒不是很高,主要的约束条件是资金和土地,这使得很多企业跃跃欲试。此外,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国际公司也可视为潜在进入者,这样使得现有房地产企业有面临更加严峻竞争的趋势。 
 
    3、替代品 
 
    理论上,一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它的替代品的价格成正比关系,替代品的价格越高则它的需求量越大,反之,替代品的价格越有吸引力则会对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但所幸的是,目前房地产商品还没有替代品,这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根据供应商议价能力的强弱可将房地产企业的供应商分为两类:议价能力较强,主要包括 *** ;议价能力较弱,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建筑公司等。土地的稀缺性及 *** 对土地的完全垄断使得土地供给缺乏价格弹性,因此房地产企业在和 *** 的谈判中处于下风,必须以较高的成本获得土地使用权;而相对于原材料供应商、建筑公司等,房地产企业处于供应链的核心位置,所以原材料供应商、建筑公司等 
 
    的议价能力较弱,房地产企业可以压缩成本。 
 
    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目前大多数消费者都是零散地购买房地产商品,且消费者获取房地产资讯成本较高,因此消费者议价能力较弱,但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将逐渐增强。 
     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特点  
    多样性 
 
    房地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商品不仅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用途的建筑物,还包括与其相关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交易。交易方式不仅有买卖、租赁,还有抵押、典当及其他的让渡方式。 
 
    双重性 
 
    由于房地产可以保值、增值,有良好的吸纳通货膨胀的能力,因而作为消费品的同时也可用作投资品。房产的投资性将随着收入的提高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不平衡性 
 
    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状态是经常会发生的。虽然价格和供求等市场机制会产生调整供求之间的非均衡态的作用,但随着诸多市场因素的发展变化,原有的均衡态将不断被打破,因此,房地产市场供求之间的不平衡性将长时期存在,而均衡始终只能是相对的。 
 
    房地产市场的作用 
    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业进行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并可带动建筑业、建材工业等诸多产业发展。房地产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及时实现房地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可提高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房地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房产建设资金的良性回圈。房产市场能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有利于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因此,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市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处于主体地位。

7. 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的内容有哪些

 一个企业能否成功地开展营销活动,不仅取决于能否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适应微观环境的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对企业营销活动发生直接影响的组织和力量,包括企业本身、供应商、营销中介、顾客、竞争对手和社会公众。
 
  1、企业自身
 
  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不是孤立的,它面对着许多其他的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分工是否科学,配合是否默契,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营销管理决策和营销方案的实施。因此,在制定营销计划时,营销部门要兼顾企业的其他部门,如管理高层、财务部门、研发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所有这些相互联系的群体组成了企业的内部环境。管理高层确定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制定企业的总体战略和政策。营销部门必须在管理高层制定的战略计划范围之内作决策,并且营销计划在实施之前要经过其批准。同时,营销部门还必须与企业的其他部门密切配合,财务部门负责为实施营销计划筹集和分配资金;研发部门致力于设计既安全又有吸引力的产品;采购部门关心的是如何取得零配件和原材料等供应物品;生产部门负责生产出规定质量和数量的产品,等等。所有这些部门对于营销部门的计划和行动都产生影响。
 
  2、市场营销渠道企业
 
  市场营销渠道企业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企业经营提供各种营销服务的外部组织。包括供应商、代理商、经销商、辅助商。
 
  1)供应商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劳动力等。
 
  2)经销商从事商品购销活动,并对所经营的企业产品有所有权的中间商,如批发商、零售商等。
 
  3)代理商指协助买卖成交,但对所经营的企业产品没有所有权的中间商,如经纪人等
 
  4)辅助商为企业提供运输、储存、咨询、保险、广告等,如运输公司,保险公司,广告公司,银行,咨询公司等。
 
  3、市场
 
  根据购买者及其购买目的进行市场划分,包括:
 
  1)消费者市场:购买商品和服务供自己消费的个人和家庭;
 
  2)生产者市场:购买商品及劳务投入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以赚取利润的组织;
 
  3)中间商市场:为转卖、获取利润而购买商品和劳务的组织;
 
  4)政府市场:为了履行政府职责而购买的政府机构所构成的市场。
 
  5)国际市场:国外的消费者、生产者、中间商、政府机构等构成的市场。
 
  4、竞争者
 
  企业在对目标市场进行营销活动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竞争者的挑战。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那么在满足顾客需要或欲望方面,就必须要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从消费需求的角度划分,企业的竞争者包括愿望竞争者、一般竞争者、产品形式竞争者和品牌竞争者。
 
  1)愿望竞争者是指提供不同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目前各种不同愿望的竞争者,它的存在将使购买力的投向在不同行业或不同产业之间发生转移,从而使不同行业或产业的市场规模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
 
  2)一般竞争者是指提供满足同一需求的不同产品的竞争者,它的存在将使购买力的投向在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相关产品的企业之间发生转移,其竞争程度主要取决于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相关产品的多少以及相互替代的程度。在科技进步较快的情况下,企业应对一般竞争者问题予以较多的关注。
 
  3)产品形式竞争者是指向一家企业的目标市场提供种类相同,但质量、规格、型号、款式、包装等有所不同的产品的其他企业。
 
  4)品牌竞争者是指向企业的目标市场提供种类相同、产品形式也基本相同,但品牌不同的产品的其他企业。因此,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除了要了解市场的需要与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外,还要全面了解竞争对手的数目、分布状况、综合能力、竞争目标、竞争策略、营销组合状况、市场占有率及其发展动向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竞争性营销策略。
 
  5、公众
 
  公众是指对企业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有实际或潜在的兴趣或影响的任何团体。企业在争取目标市场时,不仅要与对手竞争,而且它的营销活动也会影响到公众的利益,因而公众必然会关注、监督、影响和制约企业的营销环境。在通常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公众主要有融资公众、媒介公众、政府公众、社团公众、社区公众、一般公众、内部公众。
 
  1)融资公众是指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金融机构,如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
 
  2)媒介公众是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有广泛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体;
 
  3)政府公众是指与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政府机构,如税务局、工商管理局、经贸委等;
 
  4)社团公众是指有权监督企业,并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评论、指正的相关团体和组织,如消费者协会、环境保护组织等;
 
  5)社区公众是指与企业同处于某一区域的其他组织和个人;
 
  6)一般公众是指并不购买企业的产品,但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看法的个人;
 
  7)内部公众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包括董事长、总经理、一般管理人员和员工。

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的内容有哪些

8. 中国房地产行业规模经济性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商业模式创新设计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房地产业是进行房地产类投资、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房屋的建设、转让、租赁、维修、管理以及由此形成的市场。房地产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是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产业。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是增强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产业。由于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项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房地产业是构成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增长发动机的主要拉动力量。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我国自1998年实行住房市场化改革,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来,房地产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从1998年到2007年,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3614.23亿元上升为25288.8亿元,年均增长24.14%;房地产业增加值从1998年的3434.5亿元上升为2007年的11854.3亿元,年均增长14.76%;高于年均国内生产总值12.8%的增长速度。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焦点并不是怎样结束房地产调整,而是如何更快推进大众创业创新态势的形成。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宏观经济当务之急,虽然有国家产业导向调整,但更需要市场动力驱动。让房价适度回归,才会减少大众创业创新的成本,才有可能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热情,真正推动实体经济规模的扩张。一个热衷于房地产投资投机的社会氛围,很难会产生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原动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